中药金樱子止咳平喘,抗菌消炎
金樱子,又名糖罐子,刺梨子等,为蔷薇科藤本灌木,果实呈瓶状,棕红色,微有光泽,它是盛产于我国中南部诸省的一种野生佳果,又是一味常用中药。
金樱子生长于海拔至米的向阳山野、田边、溪畔灌丛中。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南、陕西、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常绿蔓性灌木,无毛;小枝除有钩状皮刺外,密生细刺。小叶3厘米,少数5,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7厘米,宽1.5—4.5厘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无毛,背面沿中脉有细刺;叶柄、叶轴有小皮刺或细刺。
托叶线形,和叶柄分离,早落。花单生侧枝顶端,白色,直径5—9厘米;花柄和萼筒外面密生细刺。蔷薇果近球形或倒卵形,长2—4厘米,有细刺,顶端有长而外反的宿存萼片。花期5月,果期9—10月。
一、抗菌消炎。近年来研究发现,金樱子提取液可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等,可用来治疗因金葡菌或大肠杆菌感染而致的疾病。
二、固精缩尿,涩肠止泻。金樱子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皂成等,既能固精室防止男子遗精滑泄、女子带下过多,又能涩肠道,防止脾虚约束不力所致的泻痢。
三、止咳平喘,抗痉挛。中医认为,喘咳多由肺气上逆而致,金樱子味酸涩,能敛肺气,可止咳平喘。现代研究发现,金樱子中含有抗平滑肌痉挛的成分,可防止胃肠及气管的痉挛。缩尿止遗。
金樱子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和皂甙,具有制约膀脱括约肌,延长排尿时间间隔,增加每次排出尿量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遗尿及小便频数之症。
四、降血脂。金樱子中含有脂肪酸、卜谷省醇、躁质及皂式等,能降低血脂,减少脂肪在血管内的沉积,可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
芡实金樱子炖扇骨
材料:芡实15克,金樱子5克,枣仁、莲须各3克(中药店有售),猪扇骨克,生姜1片。
做法:药材浸泡,洗净;猪扇骨洗净,切块、用刀背敲裂。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2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方下盐,为1人量。
功效:补肾益精,健脾养心。
点评:芡实食药兼之,有固肾益精、健脾止泻之功;金樱子为补肾的滋补类中药,能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两者均为性味平和,入肾、膀胱、大肠经,还能健脾、治脾。再配以养血安神、益阴敛汗的枣仁,清心火的莲须等中药炖猪扇骨,清润可口,有补肾益精、健脾养心之功,为冬日养肾的家庭药膳汤饮。
更多神农草堂的展品资讯,请扫描下图 欢迎点击标题下方“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搜索 寻百草,访名医,话养生,畅游中医药迪士尼乐园,更多精彩等着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江西省政府参访团医院调研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