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倦怠到闪耀琳恩斯宾塞

如何控制白癜风 https://m.39.net/news/a_5670667.html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帮助现代职场人缓解压力,走出职业倦怠的书。

天天都不想上班,觉得工作压力大,不仅心累,身体也很疲惫;什么都不想干,有时候会刻意对工作和同事保持距离,能摆就摆,能躲就躲;工作成就感也不高,觉得自己的工作谁来做都一个样,时常感觉自己无用且无力,但是为了生活还得接着干。我想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这不是因为懒或者不能吃苦,而是陷入了“职业倦怠”。

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职业倦怠”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并把它定义为“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管理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征”,“职业倦怠”有三个特征,分别是:感觉精力耗竭或耗尽;与工作产生距离感,对工作产生消极、愤世嫉俗的情绪;还有职业效能感降低。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职业倦怠虽然被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当中,但严格来讲它并不算一种医学疾病,而是一种职业现象,是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问题,并且普遍发生着,可以说职业倦怠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比如,据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70%的职场人有轻微倦怠,13%的人具有重度职业倦怠。再比如,年美国知名医学网站Medscape发布了一篇针对1.5万余名医生的调查报告,结果发现,44%的医生有职业倦怠问题。

产生职业倦怠的人这么多,危害这么大,那怎么才能缓解工作压力,走出职业倦怠呢?

这本书或许能给出一些答案。本书的作者琳恩·斯宾塞,是英国幸福咨询公司BodyshotPerformance的联合创始人。琳恩和她的团队与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中小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如何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最终总结出了6种健康信号,分别是睡眠、心理健康、能量、身体成分、消化系统和体能,从这6种信号中又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了很多企业的员工改善工作状态,并屡获殊荣。

所以,无论你是刚开始出现倦怠的苗头,还是已经饱尝倦怠的苦果,这本书都能帮助你明确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从倦怠中顺利恢复。

作者提出的这6种信号,可以进一步精简为两大类:精神上的职业倦怠和身体上的职业倦怠。根据作者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逐一来谈谈如何缓解这种“精神和体力的入不敷出感”。

先来说说精神上的职业倦怠。

有职业倦怠感的人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精神感受,像是忧虑、焦虑、过度担忧、自我批评、冷漠麻木、容易生气等等。之所以产生如此多不良的情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压力太大了。

一方面是工作本身的压力。比如,高校扩张,就业市场对学历的要求水涨船高,年北京硕博毕业生首次超过了本科生,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再有,“”的工作模式在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相比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说,工作量大,频繁加班似乎算不上什么。

除了工作本身有压力,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例如,刚入职场想要好好表现,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太高,容易受挫。另外,入职后发现目前的工作与个人追求和理想差距较大,感到失望,但是又说不清楚到底想去做什么,有时候坚持工作仅仅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放弃这份工作。这些都可能是人们感到倦怠的原因。

不过,倦怠不是立刻发生的,它往往有一个过程,随着压力不断叠加而产生。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赫伯特·弗罗伊登伯格和同事盖尔·诺思整理出职业倦怠的12个阶段,这12个阶段可以清晰地看到工作压力是如何一步步侵蚀身心健康的,咱们简单串一下。

在第一个阶段里,往往有一种想要证明自己的冲动,因此设置了较高的目标,作出了较高的承诺;到了第二阶段,为了满足较高的期待,会加倍地努力工作;

第三阶段,程度进一步加深,变得只专注于工作,而忽视了自己的需求,比如睡眠、锻炼和规律的饮食;进入第四阶段,开始意识到这么工作下去似乎有点不对劲,但是又找不到原因,强烈的内心冲突可能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症状;

然后是第五阶段,价值观开始发生了改变,新的价值观中只有工作,没有任何私人时间和空间;第六阶段是否认阶段,不愿意承认因工作压力而产生的问题,而是指责他人,认为别人无能、懒惰、傲慢;接着是第七阶段,开始远离家人和朋友,几乎没有社交,常常伴随着无助感和无方向感;

到了第八阶段,同事、家人、朋友会明显地注意到这些行为上的变化;第九阶段,丧失了个性,不再清楚个人的需求,只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alfx/1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