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

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

化工类专业

本考试大纲是基于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通用类)(人民教育出版社,年6月第1版)、《化工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年7月第二版)、《化学工艺学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年5月第二版)参考化工类相关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及技能要求制定的。

一、考试对象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应、往届毕业生。

二、考试总体要求

第一部分化学

理解并掌握常见金属、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理解并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计算;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以及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并掌握简单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掌握初级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理解并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关系;理解化学键的基本概念;掌握水的解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能正确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掌握烃的命名;掌握乙烯、乙炔和苯的基本性质,了解天然气相关知识;掌握乙醇、苯酚、乙醛和乙酸的性质;了解糖类知识,了解蛋白质和高分子合成材料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化工基础

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掌握流体流动类型及其判断方法;流体静力学和流体连续定常流动时的简单计算;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非均相物系的基本概念;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板框压滤机工作原理;传热的基本概念;传热的基本方式;蒸发操作的相关概念、特点、分类、目的;吸收依据、目的;相组成的表示法;填料塔的结构;蒸馏的依据和目的;精馏物料衡算;干燥作用;对流干燥流程及条件;湿空气性质;釜式、固定床、流化床反应器结构和特点。

理解流体静力学原理;理解流体连续定常流动时的衡算;离心泵工作原理;强化传热的方法;蒸发过程分析;吸收气液相平衡关系;吸收机理;吸收过程分析;精馏原理和流程;回流比的选择和对精馏操作的影响;干燥过程物料衡算;工业生产对反应器的要求;反应器内的传热;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流化现象。

了解化工管路基本知识、管路阻力的计算;流量测量设备;其他类型泵;气体压缩和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分离的分类、目的、方法;传热的相关计算;换热设备;蒸发设备;吸收相关计算;蒸馏的相关计算;理论塔板;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干燥器;干燥过程的控制;化学反应器的分类;管式反应器;相关化工生产工艺与化工单元操作和反应器的联系。

第三部分化学工艺学概论

了解化工的原料及其加工利用;熟悉化工生产中各种有关产品的基本概念及有机和无机的主要化学产品;掌握评价化工生产效果的常用指标和工艺技术经济指标;了解工业固体催化剂的组成、性能指标及应用;熟悉化工过程的操作方式及工艺流程的基本知识,掌握温度、压力、原料配比、停留时间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熟悉化工过程开发的内容和步骤,了解实验室研究和中间试验;了解氨的性质,掌握合成氨生产的基础知识。

三、考试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化学(分)

1.绪言(5分)

(1)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2)从实验学化学。

2.常见金属元素及应用(15分)

(1)金属的性质。

(2)金属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3)几种重要的盐。

3.微观粒子的计量单位-——摩尔(15分)

(1)摩尔、摩尔质量。

(2)物质的量浓度。

4.化学反应的探寻(15分)

(1)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3)化学反应速率。

(4)化学平衡。

5.自然界中的非金属元素(10分)

(1)氯。

(2)硫。

(3)氮。

6.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0分)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化学键。

7.电解质溶液(10分)

(1)水的解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2)盐类的水解。

8.来自化石能源的基本化工原料——烃(10分)

(1)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乙烯和乙炔。

(2)来自煤和石油的基本化工原料——苯。

9.烃的衍生物(10分)

(1)乙醇。

(2)苯酚。

(3)乙醛。

(4)乙酸。

第二部分化工基础(分)

1.绪论(2分)

(1)化学工业简介。

(2)化工过程中基本概念。

2.流体流动与输送(16分)

(1)基本概念。

(2)流体静力学。

(3)流体连续定常流动时的衡算。

(4)化工管路、流动阻力、测量流量的设备。

(5)流体输送机械。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10分)

(1)概念、分类、分离方法、目的。

(2)沉降。

(3)气固分离。

(4)液固分离

4.传热(12分)

(1)传热概念、方式、应用及工业换热方法。

(2)热传导。

(3)热对流。

(4)传热相关计算及其设备。

5.蒸发(8分)

(1)特点、分类、流程。

(2)设备。

(3)过程分析。

6.吸收(12分)

(1)吸收依据、目的、过程、分类,吸收剂的选择。

(2)相组成的表示。

(3)相平衡。

(4)吸收速率。

(5)吸收塔的计算。

(6)填料塔结构,吸收过程分析。

7.蒸馏(16分)

(1)蒸馏相关概念、作用、分类。

(2)相平衡。

(3)原理。

(4)连续精馏。

(5)精馏操作分析。

(6)各种塔设备。

8.干燥(10分)

(1)相关概念、干燥方法及应用、干燥流程。

(2)湿空气性质、湿度图。

(3)湿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

(4)物料衡算。

(5)干燥器、干燥过程控制。

9.化学反应器(4分)

(1)反应器类型、对反应器的要求、反应器内传热。

(2)典型反应器。

10.化工生产工艺(10分)

(1)概述。

(2)硫酸。

(3)合成氨。

(4)石油化工。

(5)精细化工。

(6)生物化工。

第三部分化学工艺学概论(分)

1.化工原料(15分)

(1)基础原料、基本原料

(2)石油炼制

(3)天然气的化工利用

(4)煤的干馏、煤的气化

2.化工主要产品(10分)

(1)产品、成品、副产品、联产品

(2)碳一系列、碳二系列化学产品

(3)氨及氨加工产品、氯碱工业产品

3.工艺过程的管理与指标(20分)

(1)化工生产过程

(2)生产能力、生产强度、转化率、产率、选择性、收率

(3)原料消耗定额、公用工程的消耗定额

4.工艺过程的深度与速度(10分)

(1)工业固体催化剂的组成

(2)工业固体催化剂的性能指标

5.工艺过程的分析与组织(20分)

(1)化工过程的操作方式

(2)温度、压力、原料配比、停留时间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3)工艺流程的组织

(4)反应器的选择、精馏设备的选择

(5)工艺流程的组织原则和评价方法

(6)工艺流程图

6.化工过程技术开发(15分)

(1)化工过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2)化工过程开发的步骤

(3)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

7.合成氨(10分)

(1)氨的性质

(2)合成氨的生产过程、氨合成的方法

(3)氨合成工艺条件的选择

四、考试形式及试题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化学》、《化工基础》、《化工工艺学概论》试卷满分各分。

2.题型结构

《化学》部分: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

《化工基础》部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计算题。

《化工工艺学概论》部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3.试卷的难易结构

易:较易:较难:难=4:4:1:1。

五、考纲说明

1.对口升学考试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入高职或本科院校的重要途径之一,命题者应考虑目前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色,以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知应会为主,不出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考题。

2.命题应注重基础考查,着力内容创新。命题范围原则上不超出本考纲,凡本考纲未提及的参考教材内容均非考试内容。

3.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必要的区分度,以利于升学的选拔,考试中单个题目的分值不应大于20fen.

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

食品工程类专业

本考纲是以中等职业学校食品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应用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年12月第1版)、《食品安全与营养》(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尔茂主编,年8月第2版)、《食品分析与检验》(高等教育出版社,年12月第一版)为基础,参考相关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及技能要求制定的。

一、考试对象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专业应、往届毕业生。

二、考试总体要求

第一部分食品应用化学

熟悉细胞基本结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化学物质的分类,熟悉各类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分布;熟悉糖类、脂类、蛋白质与氨基酸、核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基本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作用及它们在食品生物工业中的应用;熟悉酶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特性与功能,了解酶的催化特性、影响酶活力的因素及其在食品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熟悉新陈代谢的特征;具备必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了解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色、香、味的形成。

第二部分食品安全与营养

掌握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掌握食品中生物性、化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有毒动植物危害及预防;了解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及设备卫生;了解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掌握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的分类与功能;了解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掌握植物性和动物性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熟悉植物性和动物性各类食品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了解食品中必需营养素的添加和保健食品;熟悉膳食营养与健康;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了解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第三部分食品分析与检验

掌握样品采集的方法;掌握分析检验中数据处理方法及误差分析方法;熟悉感官检验的一般程序;了解食品常规检验项目的国家标准;了解常用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分析检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相关实验安全知识。

三、考试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食品应用化学(分)

1.生物学基本知识(12分)

(1)细胞基本结构、亚细胞结构、细胞内物质。

(2)水分、矿物质、维生素、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在生物体内的存在与生理功能。

(3)细胞环境与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细胞的通透性。

(4)强化食品、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

2.糖类与代谢(18分)

(1)糖类的存在、分布及用途。

(2)常用的单糖、双糖、多糖和糖类的重要衍生物的存在与用途。

(3)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变化。

(4)糖类在食品生物工业中的应用。

3.脂类与代谢(7分)

(1)脂类的存在与分布、生理功能、用途及常见油脂。

(2)油脂生产与保藏。

(3)脂类在食品生物工业中的应用。

(4)油脂的分解。

4.蛋白质和氨基酸及其代谢(15分)

(1)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存在、分布、分类。

(2)蛋白质与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蛋白质结构与性质。

(3)蛋白质的营养及在食品加工中的营养变化。

5.酶及其应用(10分)

(1)酶的本质与分类。

(2)酶的催化特性、酶活力与用量。

(3)工业酶制剂及其应用、常见的酶及其特性。

6.核酸与遗传(8分)

(1)核酸的存在与分类。

(2)核酸的组成与结构、核酸的功能、基因与遗传。

7.维生素与激素(10分)

(1)水溶性维生素的分类与作用。

(2)脂溶性维生素的分类与作用。

(3)激素的定义与作用。

8.代谢调节与控制(8分)

(1)生物体代谢特点。

(2)生物体代谢基本调节模式。

(3)生物氧化的意义、方式与特点。

(4)代谢调控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9.食品的色、香、味化学(12分)

(1)食品中的天然色素与食品加工中的褐变。

(2)食物中的香气。

(3)味觉与食品中的呈味物质。

(4)常用添加剂种类。

第二部分食品安全与营养(分)

1.食品中的危害及预防(25分)

(1)食品安全概念、食品污染基本知识、食物中毒概念与特点

(2)食品的细菌污染及防预措施;食品的真菌和真菌毒素污染及去毒措施

(3)食品的重金属污染及减少措施;食品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3,4-苯并芘的污染及预防措施

(4)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预防

(5)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与预防措施;常见的动物性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食物过敏与食物耐受不良的概念

(6)常见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7)常用塑料、金属材料、陶瓷和搪瓷、纸质及其制品的卫生安全问题

2.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10分)

(1)标准的分类与代号

(2)食品的良好生产规范(GMP)的主要内容

(3)食品生产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基本原理

(4)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项目;

(5)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3.人体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30分)

(1)能量的概念和能量的消耗构成

(2)碳水化合物的功能、分类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3)脂质的功能和分类、脂肪酸的分类、脂肪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4)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功能、分类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5)维生素功能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6)矿物质功能以及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7)膳食纤维功能

(8)水的功能和需要量

(9)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消化的形式

4.食品的营养与安全(15分)

(1)谷类、薯类、肉类、乳类、禽蛋类、豆类、坚果类、蔬菜、水果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2)食品营养强化剂种类和营养强化食品种类

(3)保健食品的功能范围

(4)粮油类、果蔬类、肉类、蛋类、乳类、水产品类、以及饮用水的主要安全卫生问题

5.膳食指导与健康素养(20分)

(1)营养与人体健康

(2)一般人群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结构

(3)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第三部分食品分析与检验(分)

1.概述(25分)

(1)食品分析与检验的一般程序。

(2)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3)样品的预处理。

(4)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5)分析结果数据处理。

2.感官检验(10分)

(1)感官检验的种类。

(2)感官检验人员注意事项。

3.物理检验(15分)

(1)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概念。

(2)食品的组成及其浓度与折光率的关系。

(3)旋光度与食品成分浓度的关系。

4.滴定分析(30分)

(1)酸、碱式滴定管的使用。

(2)标准溶液、一般溶液的配置。

(3)酸碱滴定法。

(4)氧化还原滴定法。

5.称量分析(10分)

(1)常压干燥法测定水分。

(2)灰分的测定。

(3)索氏提取法测定粗脂肪。

6.气体的测定(5分)

(1)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测定。

(2)华勃氏呼吸仪测定L-谷氨酸含量。

7.仪器分析(5分)

(1)酸度计测定游离酸的含量。

(2)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铅的含量。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食品应用化学》、《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分析与检验》各分。

2.题型结构

《食品应用化学》部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

《食品安全与营养》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回答题。

《食品分析与检验》部分: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改错题。

3.试题难易比例结构

易:较易:较难:难=4:4:1:1

五、考纲说明

1.对口升学考试是中等职业学校升入高职或本科院校的重要途径之一,命题者应考虑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色,以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知应会为主,不出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考题。

2.命题应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着力内容创新。命题范围原则上不超过本纲,凡本纲未提及的参考教材内容均非考试内容。

3.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赢有必要的区分度,以利于升学的选拔,考题中单个题目的分值不硬大于20分。

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

医学相关类专业

本考试大纲是以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医士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化学(医药卫生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6月第1版,刘景辉主编)、《解剖学基础》(王子彪主编,科学出版社,年8月第1版)、《疾病概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7月第2版,刘昌权主编)三本教材为基础,对医学类医士专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及技能要求制定的。

一、考试对象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专业应、往届毕业生。

二、考试总体要求

第一部分化学

掌握有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化学理论,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的基本理论;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掌握烷烃的命名及饱和烃、不饱和烃、苯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了解油脂、糖、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第二部分解剖学基础

掌握人体的组成,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及主要功能。能正确辨认全身主要骨、关节、血管、神经及重要器官的位置、结构、毗邻关系、体表标志。能在显微镜下或现代教学媒体上识别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在理论学习和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能应用理论知识分析、理解有关的临床现象。

第三部分疾病概要

掌握常见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病因、主要检查及治疗方法;了解常见疾病的发生机理,理解各大系统疾病的特点。

三、考试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化学(分)

(一)化学基本概念及理论(40分)

1.物质的组成和元素周期律(10分)

(1)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其表示方法,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质量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间的关系。

(2)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掌握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了解原子序数的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4)理解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并能初步判断和比较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5)了解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6)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根据化合价的升降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会判断氧化剂、还原剂。

2.物质的量及溶液浓度(15分)

(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了解摩尔的含义。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

(2)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3)理解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有关计算及溶液稀释时浓度的计算。初步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4)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计算。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分)

(1)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3)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会简单判断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4.电解质溶液(10分)

(1)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2)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掌握溶液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学会简单计算强酸、强碱溶液的pH值。

(4)了解盐的组成规律及盐类水解的本质,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理解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

(5)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6)了解渗透现象。理解医学上的等渗、低渗、高渗溶液概念。掌握浓度与渗透浓度的关系。

(7)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

(二)元素知识(30分)

1.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20分)

(1)了解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和化合价的变化规律;理解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氯、硫、氮等)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卤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种类及原子结构的特点。

(2)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氢气、水、碱的化学反应及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及实验装置的连接,理解氯气的收集、检验及尾气的吸收方法。

(4)了解漂白粉的组成、有效成分、漂白原理。

(5)了解硫及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掌握二氧化硫与水、氧气的化学反应。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7)掌握稀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及其用途。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理解氮气与氢气、氧气的化学反应。

(9)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氨与水、氯化氢的化学反应,掌握氨水的弱碱性及氨水的电离方程式。

(10)掌握实验室制氨气的原理、装置、收集及检验。

(11)理解铵盐的性质,掌握检验铵离子的方法。

(12)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酸性和氧化性。

2.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10分)

(1)了解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和金属的通性;理解典型的金属单质(如钠、铝、铁等)的特性及主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典型金属单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取用、保存。掌握钠与水、氧气的化学反应。了解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3)掌握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4)了解焰色反应,会用焰色反应鉴别常见的金属离子。

(5)了解铝的物理性质、用途及铝合金的用途。

(6)理解铝的两性,了解铝与酸、碱的化学反应及其用途。

(7)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了解明矾的净水作用。

(8)了解铁单质、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理解亚铁盐与铁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9)掌握检验铁离子的方法。

(三)有机化合物(30分)

1.概念(5分)

(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及其特点。理解有机物的结构式与结构简式。

(2)了解同系列、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掌握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3)了解官能团的概念并理解几种常见的官能团。

(4)了解有机物的分类和反应类型。

2.烃(10分)

(1)理解五个C以下烷烃的正确命名。

(2)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分子通式。

(3)了解甲烷的氧化反应和卤代反应。

(4)理解乙烯、乙炔的加成反应,了解氧化及聚合反应。

(5)理解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鉴别方法。

(6)掌握苯的结构,理解苯的化学性质。

3.烃的衍生物(10分)

(1)理解醇的化学性质。

(2)了解苯酚的结构,理解苯酚的弱酸性、与溴水反应。

(3)了解醛的结构,理解醛的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4)了解羧酸的结构,理解羧酸的酸性、酯化反应。

(5)理解乙醛、苯酚、乙酸的鉴别方法。

(6)掌握银氨溶液的配制及其操作。

4.糖、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5分)

(1)了解糖的分类及生理意义。

(2)了解单糖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还原性)。

(3)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的有关性质及用途。

(4)了解淀粉的水解反应、与碘的反应及用途。

(5)了解纤维素的水解及用途。

(6)理解氨基酸的结构,并了解分类、命名及两性,知道八种必需氨基酸。

(7)理解蛋白质的组成、盐析、变性和颜色反应。

(8)简单了解六类营养素和三大营养素及膳食平衡。

(9)简单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特性。

(10)简单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部分解剖学基础(分)

1.绪论(2分)

了解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的定义。

掌握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理解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2.细胞和基本组织(8分)

细胞

了解细胞的化学成分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理解细胞质中各细胞器的功能;掌握细胞核的结构。

上皮组织

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分布;掌握内皮、间皮、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及腺的分类;了解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结缔组织

了解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掌握疏松结缔组织主要细胞的形态特点、功能及各种纤维特点;理解软骨的分类和骨密质的构造;掌握血液的组成,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正常值和主要功能。

肌组织

掌握肌组织的组成和分类以及三类肌组织的一般结构;理解肌节、横小管、肌浆网、闰盘的概念。

神经组织

掌握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理解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的概念和分类。

3.运动系统(16分)

概述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躯干骨及其连结

掌握脊柱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椎间盘的位置构造、脊柱的韧带、脊柱的生理弯曲和意义。

胸廓

掌握胸廓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胸骨的结构,理解肋的构成、肋弓和肋间隙的概念及胸廓的运动。

颅骨及其连结

掌握颅的组成、脑颅骨面颅骨的名称和位置、颅的各面观的形态和重要结构。

四肢骨及其连结

掌握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结构。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作用以及男、女骨盆区别。

掌握全身的骨性标志。熟悉桡腕关节、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骨骼肌

掌握主要表情肌、咀嚼肌的名称和作用。

掌握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

掌握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膈的裂孔和通过的结构。

掌握腹肌的位置、层次,腹直肌鞘的形成,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通过的结构和临床意义。

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熟悉肌的分类、构造和辅助结构。熟悉头肌、躯干肌、四肢肌的分部。

了解腋窝、肘窝、股三角、腘窝的位置和含有的结构。

4.消化系统(12分)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掌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3)掌握舌的形态,舌乳头的名称和功能,颏舌肌的作用,牙的形态和构造,牙式及牙周组织,三对口腔腺的位置和导管的开口。

(4)掌握咽的位置、分部、交通以及腭扁桃体的位置。

(5)掌握食管的分部、狭窄以及与中切牙的距离。理解食管的微细结构特点。

(6)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微细结构特点。

(7)掌握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小肠的微细结构特点。

(8)掌握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特征,阑尾的位置及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的分部,直肠的位置、弯曲、直肠横襞,肛管粘膜的形态特点。

(9)掌握消化腺的组成。

(10)掌握肝的位置、形态和肝的微细结构,肝的血液循环途径。

(11)掌握胆囊的位置、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12)置、胰管的开口,胰的微细结构。

(13)腹膜腔的概念,理解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的位置与功能,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5.呼吸系统(6分)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掌握鼻粘膜的分部,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部位。

(3)掌握喉的位置、喉软骨的名称、喉腔的分部及喉腔的狭窄。

(4)掌握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熟悉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微细结构。

(5)掌握肺的位置和形态、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和肺的微细结构。

(6)掌握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的概念,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7)掌握纵隔的概念,了解纵隔的境界和分部。

6.泌尿系统(6分)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肾的形态、位置,构造、被膜及肾微细结构。理解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3)掌握输尿管的行程、分部、狭窄。

(4)掌握膀胱的位置、形态分部,膀胱底的毗邻,膀胱三角的概念。

(5)掌握女性尿道的特点。

7.男性生殖系统(4分)

(1)掌握男性内、外生殖器的组成。

(2)掌握睾丸的位置、形态和微细结构。

(3)掌握附睾的位置和形态。

(4)掌握输精管的走行,输精管结扎术常选择的部位,射精管的合成及开口部位。

(5)掌握精索的概念。

(6)掌握附属腺的名称,前列腺的形态、位置。

(7)掌握阴茎的构成。

(8)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

8.女性生殖系统(4分)

(1)女性生殖器的组成。

(2)掌握卵巢的形态和位置及卵巢的微细结构。

(3)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输卵管结扎的理想部位。

(4)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分部,子宫的固定装置和微细结构。熟悉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5)掌握阴道后穹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6)了解乳房的位置和构造。

(7)熟悉会阴、尿生殖膈、盆膈的概念

9.脉管系统(16分)

(1)掌握心血管系的组成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2)掌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

(3)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腔内的结构和心壁的构造。心传导系的组成和功能。心的动脉和心包的结构。

(4)掌握大动脉、中动脉、中静脉、毛细血管管壁的微细结构特点。

(5)掌握肺动脉干和左、右肺动脉的行径以及动脉韧带的位置

(6)掌握主动脉起始、行程、分部和各部的主要分支。

(7)掌握身体各部动脉主干的名称、位置、主要分支的分布概况。

(8)掌握头、颈和四肢的动脉搏动点及常用止血点。

(9)熟悉静脉系的组成和静脉的结构特点,上、下腔静脉系的组成、回流概况及收集范围。

(10)掌握上、下肢浅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及临床意义。

(11)掌握奇静脉收集范围和注入部位。

(12)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属支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13)掌握淋巴系的组成、淋巴干的名称、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合成、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14)掌握脾的形态和位置、淋巴结和脾的功能

(15)熟悉淋巴结和脾的微细结构。熟悉主要淋巴结群的位置和引流范围。

10.感觉器(6分)

(1)掌握视器的组成、眼球的组成。

(2)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及各层的分部和形态结构。

(3)掌握眼内容物的名称和作用、眼屈光系统的组成、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眼外肌的名称和作用。

(4)熟悉结膜的分部、泪器的组成和鼻泪管的开口。

(5)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分部和功能。

(6)掌握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

(7)熟悉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8)熟悉听小骨链的组成、连接和功能。

(9)掌握咽鼓管的交通及小儿咽鼓管的特点。

(10)掌握位置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11)了解声波传导的途径。

(12)熟悉皮肤的组成和功能、表皮的构成和层次、真皮的构成和层次、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的层次、皮肤附属器的名称。

11.神经系统(16分)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分部和常用术语

(2)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脊髓节段的概念、脊髓灰质各部神经元的类型、脊髓白质分部和主要纤维束的名称和作用、脊髓的功能。

(3)掌握脑的分部、脑干的组成、脑干各部的主要外形结构以及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的名称、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名称和性质。

(4)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功能。小脑扁桃体的临床意义。

(5)掌握间脑的分部及背侧丘脑腹后核的功能和下丘脑的组成。

(6)掌握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和分叶、大脑半球的机能定位、基底核的名称、新、旧纹状体的概念、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纤维束。

(7)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的概念、大脑前、中、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来源及其分布范围、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和位置、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及循环途径。

(8)掌握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的分布。

(9)掌握坐骨神经的行程、分布;掌握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分支分布。

(10)掌握12对脑神经的名称、连脑的部位和出入颅的部位。

(11)掌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的分布;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分布。

(12)掌握三叉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13)掌握内脏神经的概念和区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

(14)熟悉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位置和主要分支;胸神经前支的分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15)掌握躯干、四肢深感觉和浅感觉传导路的组成。

(16)掌握视觉传导路的组成。

(17)掌握锥体系的组成和行程。

(18)了解瞳孔对光反射的路径、视觉传导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视野变化;了解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表现;了解锥体外系的概念。

12.内分泌系(2分)

(1)掌握内分泌系的组成。

(2)掌握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3)熟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的微细结构和分泌的激素;熟悉垂体的分部、微细结构及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和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

(4)理解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组织和激素的概念。

人体胚胎学概要(2分)

掌握受精、卵裂、胚泡、植入、蜕膜、胎膜、胎盘屏障的概念。

(2)掌握受精的时间、部位和意义;掌握胚泡的结构、胚泡的植入时间和部位。

(3)掌握胎盘的构成和功能。

(4)掌握蜕膜的分部。

(5)了解前置胎盘、宫外孕、羊水过多、脐带过长、胎盘早剥的概念以及对胎儿和母体的影响;了解三胚层胚盘的形成和分化;了解绒毛膜的形成、演变及功能。

第三部分疾病概要(分)

1.呼吸系统疾病(14分)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肺炎球菌肺炎。

(3)肺结核。

(4)支气管哮喘。

2.循环系统疾病(25分)

(1)心力衰竭。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原发性高血压。

3.消化系统疾病(11分)

(1)消化性溃疡。

(2)肝硬化。

(3)胆石症与胆道感染。

(4)急性阑尾炎。

4.泌尿系统疾病(6分)

(1)慢性肾小球肾炎。

(2)尿路感染。

(3)慢性肾衰竭。

5.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4分)

(1)贫血性疾病。

(2)白血病。

6.营养、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系统疾病(18分)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糖尿病。

(3)维生素D缺乏症。

(4)痛风。

7.神经系统疾病(11分)

(1)脑血栓形成。

(2)脑出血。

(3)癫痫。

8.生殖系统疾病(4分)

(1)流产。

(2)月经失调。

(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4)计划生育。

9.传染性疾病(7分)

(1)传染病概述。

(2)病毒性肝炎。

(3)艾滋病。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其中《化学》部分试卷满分分,《解剖学基础》部分试卷满分分,《疾病概要》部分试卷满分分。

2.题型结构

《化学》: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解剖学基础》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疾病概要》: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3.试卷的难易结构

易︰较易︰较难︰难=4︰4︰1︰1。

五、考纲说明

1.对口升学考试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入高职或本科院校的重要途径之一,命题者应考虑目前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色,以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知应会为主,不出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考题。

2.命题应注重基础考查,着力内容创新。命题范围原则上不超出本考纲,凡本考纲未提及的参考教材内容均非考试内容。

3.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必要的区分度,以利于升学的选拔。









































?治白癜风南宁哪家医院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alfx/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