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为上计将军的泪水折射出多少军人的无奈

作者:KnShin“大家在单位都是一棵小草,但在家里都是大树。单位里缺了哪一个人,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家庭不能没有顶梁柱!一个人倒下,一个家就垮了”在刷遍军人朋友圈的刘亚洲将军的讲话中,这是最让战友们动容的一段了。这样的一段话,其实是一个犹如“太阳从东边出来”一样的事实道理,但为什么会在军人群体中产生如此之大的震动呢?纯粹是出于刘亚洲上将的身份效应?还是出于对徐如燕教员逝世的哀戚?当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在当今军人心中,这段话已经徘徊沉积了很久很久,在这么一个时候有人发声,自然会引起强烈的共鸣。若不是在部队经历过无休止的迎检迎考,若不曾为了首长的一份讲话在办公室里煎熬数个通宵,若不是因执行领导说变就变的任务而将休假和婚期一推再推甚至取消,你就无法明白刘亚洲上将这样的一段话为何会打动军人的内心。我们往往在宣扬军人的奉献、牺牲精神之后,忘记了他们也是人,也有家庭,也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也需要关怀。以至于,我们听多了奉献和牺牲的口号,却很少去过问他们内心的诉求。在真正的生活中,刘亚洲上将的那段话更多的时候可能会是这样的:“大家在单位都是一棵小草,对于单位来说,大家的家庭也都是小草。每一棵小草都应该以单位这棵大树为核心,至于你在家庭里是大树还是小草,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没有夸大其自,也不是危言耸听。就像《我为什么想转业》一文中所说的那样,许许多多的军人正生活在一种奇怪的光环之下,这个光环带来了光荣与责任,也让军人甘愿奉献和牺牲,但他们的青春和精力,许多时候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工作中慢慢流逝。我想,这不仅仅对于军人本身的一种漠然,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这份事业的漠然。而这漠然的背后,便是隐藏在深处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认识这样一名参谋,他刚刚纳编进机关两个月,请假回家举办已经一推再推的婚礼。婚礼刚刚办完,按照习俗到娘家回门,晚饭还没吃完,便接到了召回的命令,但是部队既没打仗,也未抢险,只因为部门事情太多,材料没人写。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名参谋也已经算是情况很不错的。我可以举一百,那么你或许能说一千。在某些领导的意识中,自己的事才叫事,别人的部属的事情都必须靠边站,一切听从指挥嘛!在官僚主义的阴影下,军人的天职有时候让人很难感受到其中的荣耀和自豪了。还知道这样一位干事,人称政治部一支笔,文采斐然,一心报国。然而他满满地陷入文件和材料的漩涡中无法抽身,首长放个屁吹个牛的稿子也要推给他,一改就是好几稿甚至十几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耗费在投影仪前和烟雾缭绕的房间中。不能说领导完全不关心,比如,周五快下班的时候会关切地跟他说:“周末好好休息一下,这个材料首长很重视,星期一早上的时候弄好放我桌子上吧。”

和徐如燕不一样的是,许许多多军人,保持冲锋的姿态,却昏睡在写稿的夜里,本该强健的体魄,却坐得到处是病。这样的牺牲,让我们情何以堪?

作为军人,我从不畏惧战死沙场,也不害怕违和行动命丧他乡,更愿意像罗阳那样为打造国之重器,而倾尽毕生的心力。但是,我们还是真心希望能够在军改之中好好改一改官僚和形式主义,给那些“关键少数”换换理念,让那些不怕吃苦牺牲的战友们心有归处。若还是要为那些稿子、材料、面子工程,耗费时间、劳尽心力,那恐怕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走为上计”。不要等我走了,你再扼腕。也希望,将军的眼泪,不要为这样的牺牲而流。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军改,不是每个人的仙丹妙药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

懂的人,才看得懂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alfx/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