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杜仲

杜仲

杜仲

思仙,木绵,思仲,丝连皮,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厚杜仲,川杜仲,绵杜仲,

温,甘。归肝、肾经。降。

补肝肾,强筋骨,固经安胎,降血压。

本品补益肝肾,肝主筋,肾主骨,肝充则筋健,肾充则骨强,故为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之要药。肝肾足则胎元自固,因而有固经安胎之功,可治崩漏、胎动不安及习惯性流产。此外,亦可用于肝肾虚寒的阳痿、阴冷及尿有余沥等证,并有降血压作用,对高血压而有肾虚见症者,可配伍应用。

1.补肝肾,强筋骨:①用于肝肾不足,症见腰膝酸痛,筋骨无力者,可与川断、牛膝、熟地、山萸肉同用。②用于肾虚阳痿早泄,可与淫羊藿、仙茅、锁阳、补骨脂等同用。③用于尿频遗尿者,可与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同用。④用于寒湿腰痛,可与桂枝、独活、秦艽等同用。⑤用于妇女经期腰痛,可与当归、川芎、白芍、川断等同用。

2.固经安胎:用于胎动不安或有习惯性流产者,可用杜仲炭、白术炭、川断、三七、血余炭等同用。

3.降血压:用于高血压病而有肾虚见症者,可与桑寄生、牛膝、夏枯草等同用。

杜仲舒筋补肝力大,治肝虚风动头晕目眩、肝虚湿阻阴下湿痒;盐杜仲补肾壮骨,安胎,治肾虚腰痛、阳痿滑精、胎动不安、高血压证;杜仲炭补益肝肾,止血,治肝肾虚弱、冲任不固之经水不净、崩漏下血。

1.配牛膝:二药皆有补益肝肾之功,均能强筋骨而助腰膝。然杜仲主下部之气分,长于补益肾气,牛膝主下部之血分,偏于益血通脉,二药相须配对,协同增强补肝肾及强筋骨的药力。肝主筋,肝充则筋健;肾主骨,肾充则骨健,故此药对为治疗肝肾不足的腰腿疼痛及两足无力等证常用。

2.配续断:杜仲与续断同入肝肾二经,均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然杜仲甘温,偏入肾经气分,长于补养,续断味苦而质重,偏入肾经血分,长于活血通络,二药同用,相须配伍,药力倍增,功能补肝肾,利腰膝,固冲任,常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疼痛、腿软无力、行走不利等证及肝肾亏虚、冲任不固之胎动不安、腰痛欲坠等证。

3.配补骨脂:补骨脂补火壮阳,兼能收涩.为治脾肾阳虚、下元不固常用之药;杜仲强筋骨,且安胎。二药配伍,温补肾阳力增,兼补脾肝,既涩下元,又固冲任,常可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之阳痿、腰膝冷痛及下元不固之滑精遗尿,亦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胎动不安以及脾肾阳虚泄泻等证。

4.配五加皮:二药同入肝肾二经,皆具强筋骨、祛风湿之功,均能治疗筋骨疼痛及风湿痹证。五加皮辛以散风,温可除寒,苦能燥湿,功偏祛邪,邪去则筋骨自坚;杜仲甘温补益,微辛可润,功偏益肝肾而壮筋骨。二药配伍,相辅相成,既强壮筋骨,又祛风湿,乃补泻兼施的药对,适宜治疗肝肾两虚、风湿侵入筋骨而致的腰腿痛、足膝酸痛、关节不利、两下肢无力等证。

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内服:6~15克,大量可用至30~60克,入煎剂,或入丸散,或泡酒。

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生于较温暖地区。普遍栽培。偶有野生,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4~6月剥取,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

《本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别录》:“治脚中酸疼,不欲践地。”

《药性本草》:“治肾冷,腰痛;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汤液本草》:“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本草纲目》:“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

《本草求真》:“胎因气虚而血不固,用此益见血脱不止,以其气不上升,反引下降也。功与牛膝、地黄、续断相佐而成,但杜仲性补肝肾,能直达下部筋骨气血,不似牛膝达下走于经络血分之中,熟地滋补肝肾,竟入筋骨精髓之内,续断调补筋骨,在于曲节气血之间之为异耳。独怪今世安胎,不审气有虚实,辄以杜仲、牛膝、续断等药,引血下行,在肾经虚寒者,固可用此温补以固胎元,若气陷不升,血随气脱,而胎不固者用此,则气益陷不升,其血必致愈脱无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lqbwh/1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