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I高清眼部CT和MRI影像
(一)正常眼部解剖和CT、MRI影像
眼球: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巩膜和角膜组成,球内容物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
眼的附属结构:由眼外肌、视神经、泪器以及眶内的脂肪、血管、神经和淋巴等组成
CT影像MR影像(二)肿瘤性病变一、泪腺癌泪腺最常见的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占泪腺原发上皮源性肿瘤的8.1%~15.4%左右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起病迅速,为高度恶性,肿瘤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泪腺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有时可见不规则钙化肿瘤位于眼眶的外上方,故压迫眼球向内向下移位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较显著,非强化部分多为液化坏死区眶壁骨质破坏,有时肿瘤可侵犯颅内,形成眶颅交通CT平扫见左侧泪腺区软组织肿块,其内见多发钙化(↑),眼球受压下移,左侧泪腺窝扩大泪腺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压迫眼球向内向下移位
信号混杂,T1WI呈不均匀等低混合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
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非强化部分多为液化坏死区
邻近眶壁骨质破坏,呈锯齿状
有时肿瘤累及邻近结构,可侵犯颅内,形成眶颅交通
A.横断面T1WI示右侧泪腺区见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压迫眼球向内向下移位。其信号混杂,呈等低混合信号B.横断面T2WI肿块呈不均匀等高信号C.冠状面T1WI示肿块压迫上直肌和外直肌,但邻近外侧额骨未见明显侵犯D.增强冠状面脂肪抑制T1WI,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二、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球恶性肿瘤3岁以下的婴幼儿约占90%,偶见于成年人以单侧发病率较高,约占60%~70%肿瘤起源于视网膜内层,特点是多中心起源瘤组织内常有广泛的坏死及钙盐沉着CT平扫眼球内常见多个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的高密度肿块钙化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瘤体内常有团块状、片状或斑点状不规则钙化,CT显示钙化率约为90%~95%,增强扫描病灶未钙化部分有强化,边缘较平扫更显清楚肿瘤增大可引起眼球突出,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并可沿视神经累及肌锥和颅内CT平扫见右眼球内高密度肿块,内有不规则钙化,右眼球增大向前突出,眼环不均匀增厚CT平扫见两侧眼球内不均匀的高密度影,并见团块状及斑点状钙化,左眼球突出球内异常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位于眼球后部向玻璃体生长,对显示视网膜剥离的视网膜下的液体明显优于CT肿块在T1WI上呈轻至中度高信号,在T2WI上呈中度或明显低信号;钙化区域在TlWI、T2WI上均呈低信号;肿瘤内坏死,在T2WI上呈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与眼外肌相比,球外扩散的肿块呈略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MR能够发现脑内转移和罕见的“三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合并松果体肿瘤或蝶鞍区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A.横断面T1WI示球内后部肿块,呈轻至中度高信号B.增强脂肪抑制T1WI,肿块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且见同侧视神经亦增粗强化三、脉络膜黑色素瘤成人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儿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约占黑色素瘤中的85%
以中老年多见,平均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男女发病比例相近
单侧发病多见
典型者呈蘑菇状,少数呈扁平生长
早期肿瘤较小时,多在眼球后极可见眼环局限性增厚,呈扁盘状,CT可发现厚度超过3mm的肿瘤
当肿瘤继续生长进入玻璃体时,进入部分生长迅速,而颈部仍受玻璃膜裂口影响而形成头圆、底大、颈部狭窄的蘑菇云状;晚期可以穿破眼环向眶内生长
肿瘤平扫呈高密度,常合并有视网膜下积液
增强扫描瘤体呈中度强化
CT平扫见左眼球后极偏右处宽基底扁平状高密度肿块眼球壁见肿块影,多呈蘑菇状、半球形或类圆形肿块常在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此为本症的特征性表现,这是由于黑色素瘤含有顺磁性物质即黑色素所致。少数无色素性黑色素瘤则T1WI、T2WI均表现为中等信号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时根据部分剥离或完全剥离程度不同,在多切面成像上则可见附球壁的“月牙状”或尖端与视神经乳头相连的“V”形图像增强后肿瘤轻至中度强化,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区不强化四、视神经胶质瘤
发生于视神经胶质细胞的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75%左右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以4~6岁最为常见,偶见于成年人
约1/3患者同时患有视神经纤维瘤病
肿瘤多沿视神经向两端生长,生长缓慢,一般视神经呈梭形或梨形粗大
本病重要的CT征象是肿瘤与视神经不可区分
CT平扫:视神经呈局限性梭形、梨形或条状增粗,也可表现为整条视神经增粗或结节状隆起,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少数可见有囊变,钙化非常罕见
增强扫描:瘤体呈均匀或不均匀轻或中度强化
肿瘤可沿视神经管向颅内生长,利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2mm),扫描基线与听眦线呈-15°角,约90%可见视神经管扩大若肿瘤向前生长可蔓延至眼球
A.B.分别为眼眶横断面脂肪抑制T1WI和T2WI,示两眼球突出,两侧多条眼外肌增粗,肌腹部呈梭形增粗增厚,而肌腱处信号正常,以左眼内直肌为甚,压脂T1WI呈较高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C.D.分别为眼眶经肌锥区冠状面脂肪抑制T2WI和经视神经矢状面脂肪抑制T1WI,示两眼下直肌和左眼内直肌增粗明显—END—来源:影领学苑I转载须标注弗锐达(),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责任!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部分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我们对上述内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更正或删除。本订阅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阅读:
临床I高清心血管影像诊断图
临床I高清膝关节解剖图解
临床I史上最全,全身CT图谱
临床I最新临床试验通用稽查标准
医械法规群:
咨询
实用工具弗锐达精品原创
创新器械审查数据汇总
临床试验机构目录
临床试验文件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医保目录公布倒计时,一批医药代表或受影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