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莫名的流泪是怎么回事看看中医怎么治疗
出门晨练,眼眶里突然“溢满泪水”,必须停下来擦擦眼泪;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人被“流泪”困扰着,他们常抱怨眼泪像“鬼影”一样,不期而遇,挥之不去。年纪大了,为什么会流泪不止?这种现象是衰老的表现还是疾病的征兆?请听听专家的说法。在医院的眼科门诊,常会有不少以流泪为主要症状来看病的老人。有的老人因为长期流泪,不断擦拭双眼,已造成眼皮红、肿、痛,甚至糜烂;有的老人为了消除流泪症状,自行购买各种眼药水,包括激素类眼药水,但使用以后,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老人多处辗转就医,一定要“找个说法”;还有的老人担心自己的眼睛会因此失明,惶恐不安。其实,这些忧虑和惶恐大可不必。“老泪纵横”多半不是病。
眼泪由人体专门分泌泪液的一种器官——泪腺产生。眼睑(俗称眼皮)靠近内眼角边缘处有两个小孔,称为泪小点,眼泪就是这两个小孔流入泪道,最后排到鼻腔里。正常状态下,泪水的流出是一个主动的“泵”的过程,随人不断眨眼,眼睑肌肉收缩、舒张,泪水被不断“泵”入泪道。若泪腺发生病变或眼受到刺激导致泪水分泌增加,或者泪道因疾病阻塞、泪小点位置异常和“泵”功能减退,都会导致眼睛“积水”现象。
流泪有冷热治法有温清情志变化,如悲喜太过引起的流泪,系生理性的,不是病。病理性的流泪,《内经》叫“泣下”,《神农本草经》称“泪出”。其临床表现为泪液无制,经常溢出眼外。《证治准绳》将流泪病证归纳为迎风冷泪、迎风热泪、无时冷泪、无时热泪四种,非常符合临床实际。兹结合医疗实践,分述如下。
.迎风热泪:此证多由风热外乘,或肝火外风交郁引起。临床上,轻者表现为迎风则热泪流出,两目赤涩,红肿热痛,羞明;重者则更见心烦口苦,尿黄而少,大便干结,苔黄,舌鲜红,脉浮数或弦数。病轻者,笔者常用桑菊驱风汤(桑叶、菊花各9克,防风、当归、赤芍各2克,金银花5克,黄连6克)。加蝉蜕、丹皮、栀子;病重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大黄,收效颇多。
2.阴虚火旺热泪:此证多由肝肾阴虚,水火不济,虚热上扰所致。其证白天常流热泪,夜则目中干涩,并伴头晕目暗,心烦多梦,腰痛遗精,苔少舌红,脉细弱或细数等。宜滋阴降火。用六味地黄汤,并随证加入枸杞、菊花,或知母、黄柏,或当归、白芍治之,其效甚佳。
3.肝血虚弱冷泪:此证多由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窍空虚,寒邪乘虚外侵所致。此即《圣济总录》所谓“肝开窍于目,其液为泪,肝气既虚,风邪乘之则液不能制,故常泪出,迎风则更甚也。”临床上,其证常见遇风则冷泪频流,形体消瘦,面色不华,唇舌色淡,或更见畏寒不热,苔白,脉沉无力等。笔者将熟地8克,川芎、白芍、当归各2克,肉桂、菊花、防风、‘荆芥、蝉蜕各9克,细辛6克。组成养血逐风汤,并随证化裁,用来治疗上证,效果尚属满意。
4.肝肾两虚冷泪:此证多由房事不节,精血衰少,或悲伤哭泣,伤阴耗液,致肝肾阴亏,阴损及阳,泪液不能控制引起。其证常流冷泪,遇冷更甚,久则冷泪长流,且伴目胀昏暗,视物不清,耳鸣耳聋,失眠遗精,腰腿酸软,苔白,脉沉细弱等。宜温养肝肾,补精益血。笔者将当归、川芎、巴戟天、菟丝子、茯苓各2克,枸杞、萸肉各8克,肉桂9克,细辛6克组成一方,名温养肝肾汤,并随证加减,施于上证,常获满意之效。总之,泪为人体五液之一,若久流不止,必伤其液,液伤精不灌目,则昏暗难辨物色,甚至失明。因此,对流泪之病,应认真加以治疗,不然,病进目盲,则悔之晚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文章: 羊病了千万不能这样喂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