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不相信眼泪,相信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欢迎来到禁乱刻乱画

a

今天朋友圈里咪蒙那篇《职场不相信眼泪》一直在刷屏,核心思想是,职场是个结果导向的地方,新人被领导骂,帮领导取快递、取外卖都是应该的,你要是觉得委屈,就回家哭去。

看见太多人在深以为然地转发,我作为一个好心人,决定义务写一篇文章,帮他们把脑子掏出来好好洗洗。

第一,术业有专攻不假,但实习生的专业并不是取快递。

咪蒙在文章里深情回忆了自己天天给员工做饭洗碗最终公司倒闭的往事,于是得出结论,职场有基本的分工,老板的时间最宝贵,要考虑公司的战略,要想办法让公司盈利,所以不能用来干杂活,而“所有的新人,就应该从杂事做起”。

这逻辑实在是感人,把我都看乐了。老板的工作当然不是天天给员工做饭,问题是,谁特么告诉你实习生的基本分工就是干杂活了?

拿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是职场最严重的陋习之一。用一个实习生,老板不用给上五险一金(看过财务报表的都知道这会节省多少成本),一天发个-块钱的补助(这算多的,有的可能压根不给钱),人家还愿意跟着你干,图的不就是学点专业技能吗?

你整天让人家端茶倒水、打扫卫生,还美其名曰“职场分工”——对不起,取快递倒垃圾是行政助理和保洁的工作。有本事您招实习生时候就说清楚,我们这招收的是行政助理实习生、保洁实习生,端茶倒水做到位了,才能转行成为专业实习生。这话不说清楚了,就是耍流氓。

当然,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专人干杂活,有时候取个快递接杯水,忙不过来时的确需要有人帮忙。新人也的确最容易被支使干这些杂事,但是请听好了,那叫帮忙,人家帮你是情分,不帮也无可指摘。什么时候帮领导取快递还变成新人的义务了?你见过没借到钱就骂对方是傻逼的人吗?好吧,我见过,可能有些人就是这种习惯。

既然求人帮忙,态度就好一点,在一个熟人环境里,其实很少有人会拒绝做这种举手之劳的事。让一个实习生取外卖取到怀疑人生,要给妈妈打电话哭诉的程度,如果不是编小说,那我忍不住想多问一句,这位号称天天熬夜工作烧糊涂了也在写推送的老板,是不是把太多时间花在淘宝和外卖下单上了?

第二,职场结果不是筐,不能啥都往里装。

我们公平一点讲,咪蒙这篇《职场不相信眼泪》里,有些话是对的。比如职场不是学校,不看苦劳看功劳,能用搜索引擎解决的问题别去麻烦别人等等。“结果导向”这个词虽然很残酷,可的确是商业社会里的不二法则。

但,不是所有嘴脸都能往“结果导向”这个筐里装。

比如领导骂人。在我看来,领导骂人和老师请家长,都是无能的表现。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你没有理性的解决方案了,才会去干这种蠢事。所谓工作,本质上是通过团队协作来达成一个目标,这个团队有职级上的差别,代表着不同的权限,但并不意味着谁比谁高一等。我工作这些年,从来没骂过别人,也从来没被谁骂过——我可以基于领导的权限做出服从决定,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和我认同不认同是两码事,更别提要我接受批评了。

当然,如果哪位领导允许下属拍着桌子骂回去,争论之后依然可以不以为意、并肩作战,那我尊敬这样的领导艺术。如果只是领导单向度的骂员工,这是病,得治。

而且,所谓“结果导向”的前提,一定是目标设置合理。让一个粉丝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lqbzz/1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