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华经验方砒矾丸主治一切寒证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汉代张仲景在《金匿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中日:“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明确指出了哮病发作时的特征及治疗,并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证。他又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指出:“月雨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咽剧,必有伏饮”。此后还有呷嗽、哮吼等形象性的命名。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在《丹溪心法》一书中作为专篇论述,并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明代虞抟在《医学正传》中则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统称“哮喘”,而简名“哮证””哮病”。

中医学认为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

砒矾丸组成:砒石1份,明矾3份,豆豉10份,上药共研极细面,糊和调极匀,做丸如绿豆大。功能:除寒痰,定喘嗽。主治:一切寒证喘咳痰嗽(支气管哮喘)。方解:砒石辛酸大热,有大毒,能劫寒痰,以奏平喘之功,明矾酸涩寒,有毒,有消痰、燥湿、解毒、杀虫之效,加入豆豉和胃解毒,《本事方》紫金丹有砒石、豆豉合用治寒喘,《圣济总录》有白矾散止喘嗽,化痰涎的记载。应用与禁忌:砒石为大热大毒之品,如用之得当,见效迅速,超量误服,能危及生命,因此配制一定要严格掌握贴量,每次服5~7粒,日服两次,一周为一疗程,无论有效与否,均应停药观察5~7日后再服一疗程。有肝肾病、热性哮喘者及有出血倾向,如咯血、便血、衄血者勿服。个别患者服后有恶心,胸中发热,咽部干燥,胃纳呆滞,面浮脸肿等症状,可停药2~3日或减少贴量,一般不会中毒。九、姜氏黑大豆丸组成:黑大豆g山药60g黄芪60g苍术60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功能:益气健脾,化瘀利水。主治:面目下肢浮肿,腰痛(慢性肾炎、蛋白尿)。方解:黄芪为补中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重要药物,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它有利尿消肿之功,能治肾炎蛋白尿症,有降血压及强壮作用。苍术能健脾燥湿解郁辟秽,《珍珠囊》说它“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药理实验证明它有兴奋肠蠕动,消除肠胀气的作用以及显著的排钾、钠、氯等无机盐的作用。山药,《本草正》说它“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上三药配合,具有健脾益气,固肾摄精,利水消肿之功。最为妙的是主药黑大豆一味。《别录》说能“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下瘀血。”《本草纲目》说:“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故先生治疗肾炎蛋白尿重用黑大豆为君药。黑大豆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既能补充肾炎患者体内因蛋白尿而丢失的蛋白,又能滋水补肾,固涩肾精,活血解毒。辨证加减:先生指出,此药宜研末或入丸吞服。如果入汤煎,其效大逊。一般早晚各服1次,每次10g开水吞服。临床上常用本丸加入辨证复方中配合运用。待病情稳定后常服本丸以资巩固。若神疲气短,纳食不馨,大便不实,面色萎黄,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舌淡红,脉细,此为脾肾气精两虚,固摄无权,以益气固肾摄清之法,党参12g白术12g升麻3g益智仁9g补骨脂9g菟丝子9g枸杞子9g熟地9g山茱萸肉9g金樱子9g潼蒺藜9g龙骨15g(先煎),另服黑大豆丸。若水肿反复或良久不退,面白肢冷,尿少大便溏薄,腰酸背痛,此属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治以温阳益气利水,附片9g党参9g黄芪9g桂枝6g白术9g茯苓15g仙茅9g仙灵脾9g生姜3g。另服黑大豆丸。黑大豆丸,为先生所创用,慢性肾炎之水肿与尿蛋白二者有一定的关系,尿中流失大量蛋白,加重了水肿的症状。水肿患者从辨证看多为脾肾阳虚,若脾失运化,肾失封藏。脾肾不足,则精气不能滋养人体,而从尿中漏出。所以,先生在运用大贴健脾固肾之品的同时,选用黑大豆为主药。黑大豆一药,今人虽然少用,古人论述颇丰。除了《本草》记载它有补肾消肿利水活血解毒之功外,不少方书记载了大量有关方贴。肾炎除脾肾亏虚之外,亦与瘀、热、毒有关。而黑大豆身兼数种功能,无疑是十分适用的。且其本身为优质蛋白,能补人体之损失,故无论在治疗期间,还是在巩固疗效时期,均可服用,临床实践证明确有良好的疗效。

猜你还想看:

主治哮喘、肺气肿、气管炎、痰多特效食疗验方

久咳方治顽固咳嗽、支气管炎之咳嗽、哮喘、都能治,一治一个好!

止咳有奇方!一天见效!久咳不愈居然只要白萝卜加上这个

晚上用它敷脚心,口腔溃疡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都没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lqbzz/1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