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猿秋果熟

引猿秋果熟

一分老人

“腷腷膊膊晓禽飞,磊磊落落秋果垂。”

秋天,可以壮怀。

秋天,可以悲悯。

秋天,还可以童真!

我喜欢回家乡赏秋,爬上家乡的后山,红叶迎面,照亮容光!

我喜欢回去童年,与小伙伴结队,人声鼎沸,驱散冷清。习惯沿大岭脚冷水坑涧,拾级而上,在荆棘丛中寻找乐趣!

成熟季节,不问三千红尘世事。今天约定,不抲坑涧鱼虾,只摘山上野果。这不,项上已挂着自制小刀,人称毛甏刀!

那就从摘毛甏开始吧。毛甏,学名硕苞蔷薇。春华秋实,它藏在荆棘丛中,样子像缸甏,其实只有算盘子大。不过,比算盘子圆润饱满。

江南,广种桔子,少有苹果。那张苹果脸,最早恐怕从毛甏那里赏见。暖阳和寒霜,轮番进攻,青涩的毛甏,满脸涨红,圆圆鼓鼓,这就是我们儿时的口福!

且慢,太容易得到的,不算兴致。采食毛甏,得费一番周折。荆棘丛中,摘来成熟的毛甏,先用毛甏刀,小心翼翼掀去它的头盖,剜心剖腹,掏尽其内核毛茸茸的籽粒,再找溪坑水洗干净,沥干水份,最后放入口中咀嚼,清脆酸甜,回味绵长!

制作毛甏刀,铁匠专业,会把上部打成螺旋状,增加装饰效果。下部扁平,铭文刻字,以备遗落追索。若是自制,一般找大铁钉,加热后用坚硬的“青丝石”将其敲扁,再在磨刀石上,一遍又一遍地磨砺而成。后来用铅笔刀代替,也有钢锯条改制,变得容易简单。

每一株毛甏赐给我们的味道,似曾相识,又不尽相同,让我们迄今难以忘却!

“三月花如檐卜香,霜中采实似金黄。煎成风味亦不浅,润色犹烦顾长康。”

宋人姚西岩这首诗,分明是写金樱子的,即蔷薇科里的另一种果实。金樱子,又名金罂子、刺梨子、山鸡头,我们老家人管其叫山酒埕。

山酒埕,上半部彭出,形似酒埕,可个头只有粗壮的指节大小。采食山酒埕,更为困难,因为果实表面长满尖刺。得借助剪刀、火钳等工具采摘。除非嘴馋,一般将它煎成糖或泡酒后再吃。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之功效。

“枝屈狰狞伴日斜,迎风昂首朴无华。从容岁月带微笑,淡泊人生酸果花。”

这首《吟山楂》古诗,我非常的喜欢。打小就认识野山楂,我们家乡叫毛楂。

毛楂与毛甏、山酒埕同属蔷薇科野山果,但毛楂的长相俊巧和采食方便,更让人着迷!

“山里毛楂红嘟嘟”,形容山野人家女孩子的圆脸蛋,饱满红润,全然没有城里人的涂脂抹粉,妖艳装扮!

我家隔壁婶,名字就叫毛楂。小时候叫唤野山果毛楂,往往得环顾四周,若隔壁婶不在,才敢使力。

隔壁婶身材矮小,一张红红的小圆脸,轻盈灵动,应名应份,活脱脱的像一株临风摇曳的野山果毛楂!

隔壁婶年轻轻就嫁给了我家隔壁叔,育有二男三女,艰辛勤劳。隔壁婆主内,她就和隔壁叔一起主外,早出晚归,忙在田头地角。或许操劳过度,六十开外就走了。留下红红的脸蛋和风风火火的忙碌身影,让我对野山果毛楂,多了一份特殊的记忆情感!

每当秋后,在家乡山上遇见成熟的野山果,便有一种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感觉。唤回自己的童年,唯有家乡秋果引猿,晓云藏鹤!

□作者:一分老人

□审核:叶维锡

□编辑:清溪客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lqbzz/1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