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漫话这些中医方剂有着另类的ld
在中医药学史上,医方剂浩如繁星。一些方剂词理精当、相得益彰,其名亦充溢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浓浓的诗情画意,展现出异彩纷呈的美感。
众所周知,早年的中医方剂或取意于主要药物,或取意于药味数量,或取意于主治病症等。后来,一些中医方剂逐渐有了另类的“芳名”,既彰显医理,又形象生动、构思精妙。今天介绍的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张中医方剂。
一贯煎《柳州医话》
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诸药组成。用于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弦虚;及疝气瘕聚等症。有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之功。
“一贯”,“即以一理贯串于事物之中”。(《辞源》)《论理·里仁》云:“吾道一以贯之”。
本方用一味疏肝药川楝子以调肝木之横逆,配入大队养阴药之中,寓疏于补,肝肾同治,是滋阴养肝,疏肝开郁的常用方。既符合肝肾同源的医理,又暗含滋水涵木的契机。本方贯串滋水疏肝一法治疗多种肝病,故名“一贯煎”。
一捻金《古金医鉴》
大黄、槟榔、黑牵牛子、白牵牛子、人参诸药组成,共为细末,每服一字,蜜水调下。用于小儿风痰吐沫,气喘咳嗽、痰涎壅盛、内热积滞、停食停乳、肚腹膨胀、一思饮食、二便不利等症。有消积化痰、通肠利便之功。
小儿体质娇嫩,脏腑薄弱,易罹病患。本方既治风痰外感咳嗽,又疗内伤腹胀纳差,内外通治,实为医小儿疾病万全之方。
名“小儿一捻金”,“一捻”者,言其用手指捻取,每服一字(即汉五铢钱淹没一字的药量),谓份量很轻;“金”者,是形容其效果可靠,非常贵重。有只用少量药物,可奏奇效之意,故名之。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生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生鸡子黄、鳖甲诸药组成。用于虚风内动证,症见神倦瘈瘲,脉气虚弱,舌绛少苔,时时欲脱者。有滋阴熄风之功。
吴鞠通曰:“名定风珠者,以鸡子黄宛如珠形,得巽木之精,而能息肝风。肝为巽木,巽为风也。龟亦有珠,具真武之德而镇震木,震为雷,在人为胆,雷动而未有无风者,雷镜而风亦静矣。元阳真上巅顶,龙上于天也。制龙者,龟也。古有豢(音“换”,饲养之义)龙御龙之法,失传已久,其大要不出乎此。”(《温病条辨》)
本方为治风之剂,方中多用甘润救阴之药,尤添鸡子黄其形如珠,功在滋阴液,熄风阳,因作用较“小定风珠”为强,故称“大定风珠”。
玉屏风散《究原方》
本方由防风、黄芪、白术三味药组成,加大枣煎水热服。可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以及虚人腠理不密,易于感冒,汗出恶风,面色刮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玉屏风散意为给体弱之人的体内增添一道坚固的挡风墙,使风邪无法侵入,即散风邪者当珍之如“玉”,倚之如“屏”。故名“玉屏风散”。
五虎追风散《晋男史传恩家传方》
蝉蜕、南星、天麻、全蝎、殭蚕五种要物组成。用于治疗破伤风,症见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者。有袪风痰、止痉搐之功。
本方为治疗破伤风初期的常用方。破伤风,属痉病中的伤痉,多由外伤中风邪所致。方中主用全蝎、殭蚕、蝉蜕三味熄风止痉的虫类药物,再加南星、天麻两味袪风化痰之品,服药后以五心汗出为佳,可使风痰清而痉搐自止,症状缓解而收功。
“五虎”,是谓本方用五种药物配伍,功效强猛如虎;“追风”,是言本病是由中风邪而得,方中以袪风为主,疗效迅速,好像虎逐风邪一般,使痉病得以消除。故名“五虎追风散”。
水陆二仙丹《洪氏经验集》
芡实末、金樱子膏制为小丸,盐汤送服。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以及小便频数、遗尿等症。有益肾滋阴、收敛固摄之功。
“水陆”,指两药生长环境,芡实生长在水中,而金樱子则长于山上,一在水而一在陆。
“仙”,谓本方之功效神奇。方中芡实甘涩,能固肾涩精;金樱子酸涩,能固精缩尿。两药配伍,能使肾气得补,精关自固,从而遗精、遗尿、带下蠲除。
虽然本方药仅二味,但配伍合法有制,用之于临床,其疗效一如仙方,故称之为“水陆二仙丹”。
本文图片来源自网络
猜你喜欢:
小寒节气
隆冬时,进补有道,温暖过冬
水果“蒸”着吃,疗效胜补药!
君和论医
郁峰主任清晰辩证,精准用药,颌下肿瘤四周消
,温情暖人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中医单方验方60方集锦
- 下一篇文章: 中成药治病大全收藏一份,做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