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影参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花月影》参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倪惠英在粤剧改革的路上是“一条道儿走到黑了”。有时戏散了,而那些舞台上的人物却挥散不去,这时候,倪惠英也会约三五知己一起聊戏,感慨他们所知道的粤剧历史上曾有过的万紫千红。南粤的雨丝风片伴随着他们心灵舞台上的生旦净末丑,任那里的锣鼓敲得震天山响,心中依然是孤寂一片――唱戏太难了。
这次广州粤剧团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粤剧《花月影》的剧院,被安排在美琪大戏院,倪惠英有点遗憾。她的儿童白癜风的原因目标是粤剧走进“大剧院”,完成一次“大歌剧”的舞台样式――为何粤剧只能“这个”模样,就不能“那个”模样?粤剧可以是老腔老调的罗唆,也应当有远年色采的现代诗篇;如果粤菜里只有“糖醋排骨”而没有生猛海鲜,又何来粤剧舞台上的雨丝风片!
广州粤剧团倪惠英主演的《花月影》能够跻身2003年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戏剧演出(演出日期:11月11、12日),除艺术的缘由以外,怎么说也是跟广州的城市文化魅力有关系的。虽然只是白癜风怎么引起的两场演出,也要让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了解广州的魅力,要让上海人知道广州人的文化寻求。无需期待倪惠英的此次演出,能有当年红线女到上海演出时,不计其数在上海的广东乡亲奔走相告的场面,但渲染一番“台上台下都是乡亲,戏剧就是回故乡”的人生况味,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
上海大剧院虽然是以“兼具歌剧、芭蕾、交响乐及综艺节目的演出功能”为一体,但自1998年8月27日开幕试演以来,越剧《红楼梦》、沪剧《家》和昆剧等戏曲剧种都曾在这里向观众展现过自己的魅力。倪惠英从艺30年后的自我挑战和自我超出,就是要让粤剧在大都市“时尚”起来,让粤剧欣赏有点像西方人看歌剧那般神圣的仪式,进上海大剧院主演《花月影》是她的梦想之一。不过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现在是市场运作,从市场风险来讲,现在安排在美琪大戏院演出并由上海美琪演出经纪公司推行运作还是比较适合的。
美琪大戏院地处繁华的南京路江宁路口,始建于1941年。建成之时,定名“美琪”,原是取其“美伦美奂,琪玉无瑕”之意。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蓄须8年的梅兰芳先生由俞正飞先生辅佐,假坐美琪大戏院唱过昆剧《游园惊梦》。本次艺术节广州粤剧团《花月影》演出期间,前为茅威涛主演的越剧《陆游与唐婉》(新版上海首演);还有茅善玉、孙徐春领衔主演的沪剧《家》。
倪惠英和黎俊声主演的《花月影》,讲述了清代戏班女子杜采薇与青年军官林园生的爱情悲剧。这部戏经过陈薪伊导演的精心“掰斥”和全团各部门同事的竭诚配合,舞台出现展现了戏曲界公认的现代审美寻求,很难说是“戏保人”还是“人保戏”;广州粤剧团的《花月影》可以绝不怯场的与全国戏曲界一流水准的剧团“对话”。
前些日子,见到倪惠英和黎俊声与广州粤剧团在乡下搭台演出,依然是“一桌两椅”式的质朴和简洁,农村观众喜欢以演员为表演主体的传统戏曲表达方式,喜欢“漂亮、煽情,好听、好看”的传统粤剧。倪惠英在寻求粤剧成为现代剧院文化的同时,并没有排挤传统粤剧“广场文化”的世俗情趣。
倪惠英是让广东粤剧走向现代诗化舞台出现的急先锋,舞台生涯30年的光辉,使她明白了人生更加严峻的挑战。一部粤剧《花月影》带给她巨大的荣誉,也让她承受者史无前例的压力。粤剧《花月影》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是倪惠英19年来,再度莅临上海的粤剧演出。她自信广州粤剧团的实力和眼界,但她更加期待粤剧《花月影》能在上海演出成功。
(2003年11月10日)来自:广州信息
- 上一篇文章: 结婚生子外星人将做正常人
- 下一篇文章: 范冰冰娱乐界最年轻副处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