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复视视歧的中医特色治疗
视岐的概念
视岐即视一为二,以目睹一物成二像为主要表现的内障类疾病,伴有上睑下垂者称上胞下垂、睑废、睢目、以眼珠偏视为主者称目偏视、神珠将反、风牵偏视等。视歧之病名见于《灵枢·大惑论》“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视歧多因风痰、风热上扰,肝肾阴虚所致。
01
诊断依据
1.眼外观端好;
2.自觉视一物为两物,物像一真一假、一实一虚,常以假为真,故常扑空;
3.单眼为患者,常喜用手遮患眼,以消除症状。双眼为患者,多伴头痛、眩晕、恶心欲呕等症。
02
辨证分型
⑴风邪中络证:眼球突然发生偏斜,活动受限,双眼复视,起病恶风寒,头痛发热,舌苔白薄,脉浮。
治法:疏风通络,扶正祛邪。
方药:牵正散加减:
全蝎3g,蝉蜕6g,僵蚕10g,制白附子6g,天麻10g,钩藤10g,防风10g,荆芥10g,甘草3g。
⑵风痰阻络证:眼球偏斜,双眼复视,眼球转动不灵活,伴体型肥胖,头晕目眩,胸脘痞满,食少纳呆,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健脾化痰,祛风通络。
方药:正容汤加减:
羌活10g,蝉蜕6g,僵蚕10g,制白附子6g,防风10g,胆南星6g,法半夏10g,陈皮10g,藿香10g,茯苓10g,甘草4g。
⑶气滞血瘀证:外伤、手术后、脑血管病后,瘀血阻络,气滞血瘀,眼球偏斜,双眼复视,或上睑下垂,眼睛眼胀,舌苔薄白,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治法:活血祛瘀,祛风通络。
治法: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牵正散加减:
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生地黄10g,赤芍10g,川芎3g,黄芪10g,升麻5g,柴胡5g,制白附子5g,僵蚕10g,全蝎3g,甘草3g。
03
针灸治疗
1.内直肌麻痹:针刺睛明、承泣、攒竹透鱼腰;外直肌麻痹;外直肌麻痹:针刺阳白透鱼腰、鱼腰透丝竹空、丝竹空透太阳、承泣、再配合针刺风池、外关、合谷、太冲等穴,均每日1次,10次1疗程。
2.常用穴:睛明、瞳子髎、承泣、四白、阳白、丝竹空、太阳、攒竹、颊车、地仓、太冲、行间、风池。每次局部取2~3穴,远端循经1~2穴。眼位向左斜,针刺右侧,眼位右斜,针刺左侧。
04
病例分享患者刘某某,男性,62岁,主因“双眼视物重影、伴右眼上眼皮抬举困难3天”由眼科收住院治疗。患者自诉约3天前于家中无明显诱因发现双眼视物重影、伴有右眼上眼皮抬举困难,伴双眼视物模糊,无眼红眼胀痛,无眼部分泌物增多,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心悸,手抖,行走不稳,未予特殊处理,今日感上述症状加重,故就诊于我科,门诊查复像检查示:向右下注视时物像分离最大,周边物像属右眼。遂以“麻痹性复视”收住。发病以来,患者饮食可,睡眠可,精神可,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小便正常。既往患糖尿病10年,现口服“瑞格列奈片、拜糖平”,注射“甘精胰岛素32u”,自诉血糖控制不佳,入院血糖:10.7mmol/l。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等。年曾医院行“胆囊切除术”,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记录不详。
专科查体:右眼左眼视力0.40.9,矫正视力1.0,1.0,定位光正常正常,眼外观位正位正,眼球运动各方向运动灵活到位各方向运动灵活到位眼睑有上睑下垂,平视时上睑恰遮盖上方约1/2瞳孔区域,无肿胀,无眼睑内外翻,无倒睫无上睑下垂,无肿胀,无眼睑内外翻,无倒睫泪器泪小点位置正,指压泪囊区无溢泪溢脓泪小点位置正,指压泪囊区无溢泪溢脓,结膜睑结膜充血+无充血水肿,球结膜充血+无充血水肿,巩膜无黄染、无结节、色白无黄染、无结节、色白,角膜透明度清亮。前房深度常深,房水清亮,虹膜纹理清晰、无结节清晰、无结节色泽正常正常,萎缩无,晶体透明度:皮质轻度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所见视盘色正边界清,C/D=0.3视网膜平伏,未见出血、渗出及水肿,血管走形可,A:V=2:3,动静脉交叉压迫征-,黄斑色正,中心凹光反射+视盘色正边界清,C/D=0.3视网膜平伏,未见出血、渗出及水肿,血管走形可,A:V=2:3,动静脉交叉压迫征-,黄斑色正,中心凹光反射+,眼压17mmHg,17mmHg。眼功能:正常绿正常红。
辅助检查
屈光检查:OD+0.75S=-2.25C×80°→1.0,OS平光→1.0。
复像检查:向右下注视时物像分离最大,周边物像属右眼。
初步诊断:1.麻痹性复视2.右眼动眼神经损伤3.右眼屈光不正4.2型糖尿病
治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数目11.^9/L,淋巴细胞计数4.^9/L,淋巴细胞百分比42.6%,血小板压积0.29%。糖化血红蛋白8.7%。血脂全项:甘油三脂2.18mmol/L,高密度脂蛋白0.80mmol/L,载脂蛋白A10.71g/L。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血管超声:头颅核磁检查:颅脑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请结合临床。心电图:1.窦性心律2.正常范围心电图。眼眶CT检查:双眼眶CT平扫未见明确异常,请结合临床。眼部B超:双眼玻璃体混浊。电视野:双眼光敏度降低,右眼鼻侧可见暗点,左眼生理盲点扩大,可见暗点。OCT检查:双眼黄斑区未见异常反射。请内分泌科会诊予以调控血糖。给予奥拉西坦4g+0.9%ml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qd颞浅穴位注射。
目前情况:经过治疗,患者右睑下垂、视物模糊、视物重影、头晕、恶心呕吐症状略有缓解,为行进一步中医特色治疗,请我科会诊后转我科治疗。眼动检查:右眼球运动上转、下转、内转略受限,外转到位。复像检查:向左下方注视时物像分离最高,周边物像属右眼,复视距离较前缩小。
转入诊断:中医诊断:视歧(肝肾阴虚)西医诊断:1.麻痹性复视2.右眼动眼神经损伤3.右眼屈光不正4.2型糖尿病
中医辨病辨证分析:患者主因“双眼视物重影、伴右眼上眼皮抬举困难3天。”转入我科,属于中医学的“视歧”范畴,患者无明显的外伤,不属于外伤性引起的视歧。患者年过六旬,肝肾自亏,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侯,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肝主泪液、润泽目珠;肾主藏精、精充目明,肾生脑髓,目系属脑,肾主津液,润养目珠,肾寓阴阳,涵养瞳神。故本患者肝肾亏虚,目珠失养,故出现视一为二,结合患者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弦可明确诊断。
转入诊疗计划:
1.给予中医内科护理常规,糖尿病饮食;
2.中医辨证:肝肾阴虚,方药以杞菊地黄汤加减,滋养肝肾、清头明目,方药如下示:
菊花10g枸杞子10g熟地黄15g丹皮15g
泽泻15g炒山药15g茯苓15g密蒙花10g
决明子10g石斛15g黄芩15g黄连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3.针刺治疗: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鱼腰透丝竹空、丝竹空透太阳、太阳、四白、双侧合谷、外关、头维、百会,电针选择鱼腰、阳白、合谷,选择华佗电针治疗仪,选连续波小电流,电流大小以病人舒适为宜,留针40分钟,7天1个疗程;
4.中药封包2治疗:中药封包与氧疗相结合,以醒脑开窍,1次40分钟,1日1次,7日1疗程。
5.脑电治疗:以脑电治疗于双侧乳突处,通过生物电刺激改善脑循环,改善睡眠,1次30分钟,1日1次,7日1疗程
-03-:42贾孟辉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今晨随贾孟辉主任医师查房,患者神清精神可,自诉右眼视物重影好转,右上睑抬举无力基本恢复。右眼视物较为模糊,尤以远处为著,行走时遮住左眼,伴眩晕感,视物变形。右眼干涩不适感明显好转,口干口苦,纳食可,夜眠欠佳,大便略干,小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查体:血压:/70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右上睑无下垂,活动自如,右眼结膜略有充血,右眼活动自如。贾孟辉主任医师查房后示:患者现视物重影及上睑下垂症状明显好转。但目前存在几个治疗侧重点:1.患者视远物时自觉模糊,2.患者年过六旬,视物模糊属于肝肾阴虚,目为肝之窍,肝血亏则目失所养,出现右眼干涩;阴血亏虚则生内风,肝风内动则见行走时有眩晕感,故在治疗时宜滋养肝血、滋阴熄风;本患者形体消瘦,肝火较为旺盛,患者病变为右侧,左右者,水火之道也,故本患者为水火升降失调,宜升水降火。故中药中加柴胡30g疏肝理气,菊花、枸杞加大剂量,生地黄、当归、白芍养肝血,决明子加大剂量30g,患者口苦明显,肝火较旺,加大黄芩剂量,患者口干明显,加花粉、石斛改善口干口渴症状。针灸穴位:原穴基础上,加左侧太溪(原穴)、右侧丘墟(胆经原穴)、光明(胆经络穴),患者夜眠欠佳,加脑电治疗改善脑部微循环,改善睡眠治疗,患者单眼视物时有眩晕感,加中药封包治疗2改善头晕症状,中药调整后方药如下示:
菊花15枸杞子15g熟地黄15g丹皮15g
泽泻15g炒山药15g茯苓15g密蒙花10g
决明子30石斛30g15g黄连10g黄芩20g
当归15g白芍15g花粉20g清半夏6g
柴胡3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03-:57侯建宁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晨随侯建宁主任医师查房,患者神清精神可,自诉右眼视物模糊及头晕头昏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尚未完全恢复。双眼干涩不适感明显好转,口干口苦,右眼视物重影现象较前明显改善,但右眼向左侧转视时,仍有重影,距离较前缩短,纳食可,夜眠可,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查体:侯建宁主任医师查房后示:患者现症状虽较入院时改善明显,但症状仍未完全恢复。查体:血压:/70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患者上剂中药尚未服完,暂不做大调整。患者病程偏长,可给予复方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穴位注射,以活血化瘀通络、营养神经,选穴:阳白、合谷、足三里、太冲、三阴交,患者病程较长,加足三里补脾益气,患者肝火旺盛,加太冲、合谷泻四关、清泻肝火,阳白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主治视物模糊、目痛目痒,配合电针治疗,加强刺激。
经过口服中药、电针、穴位按摩、穴位注射等多种治疗后,患者右眼视物模糊、视物重影、干涩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右眼睑下垂完全恢复,纳食可,夜眠可,大小便正常。
05
体会
复视的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外伤、风邪外袭等有关。本病病位在眼,与肝肾关系密切。外展神经麻痹时导致同侧外直肌肌力下降甚至瘫痪,双眼运动失调,从而出现水平性复视,病因较复杂,中医称为“视一为二”、“风牵偏视”,治宜滋补肝肾、平肝熄风、化瘀通络,取足少阳、足厥阴穴为主。肝开窍于目,故取肝之原穴太冲,胆经的络穴光明,为原络配穴法,以平肝熄风,通络明目;太冲
与合谷相配为四关穴,善于祛风通络,调和气血;太溪为肾之原穴可滋水涵木,以治其本;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而且针刺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肌肉的收缩性,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保持肌肉的正常代谢。
曹丽翠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上一篇文章: 2018年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暨山东医专
- 下一篇文章: 暑假预约斜视微创治疗,轻松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