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兢技麻衣问世,火为人用嫘祖剿丝

妻兢技麻衣问世火为人用嫘祖剿丝

炎帝和涿鹿四怪找到芷和嫘祖,嫘祖听说丈夫事业有成,心里十分高兴,欣然愿往。但芷在常羊山住惯了,熟土难分,不由落起泪来,但心里高兴。伶伦挽着芷,苍背着孩子,尹寿和逾背着行李,几人历尽千辛万苦,到了涿鹿。

这一天,黄正和知帝、吃诟、巫彭、离朱等村民在村头挖地,见远远走来六人,黄仔细一瞧,前面那人是伶伦,后面那人是逾,中间四人,一个是尹寿,一个是苍,一个是岳母,一个是嫘祖,眨眨眼再看,果然是芷和嫘祖。

黄丢下锄头,飞一般迎上去,道:“你们真的来了。”嫘祖道:“是这四位大人接我们来的。”

伶伦道:“我们能不能干?”尹寿道:“我们厉不厉害?”苍道:“我们行不行?”逾道:“我们中不中?”

黄道:“多谢四位大哥。”转身对芷道:“岳母大人,路上辛苦了。”芷道:“苦倒没什么,快看看你的孩子吧。”苍解下孩子,交给黄。

黄道:“我的?”

嫘祖点了点头。

“多大了?”

“一个月零十天。”

黄高兴地把孩子举起来道:“我有孩子了,哈哈……我有孩子了,叫什么名字?”

芷道:“等着你起呢。”

“叫禺。”黄不加思索地说:“禺、禺,我的儿。”(《山海经·大荒东经》:黄帝生禺。)

种地的人围来。知帝见黄的妻子来了,很不高兴,但又不能失礼,硬着头皮强装笑脸道:“祝贺黄大人喜得贵子。”吃诟道:“祝贺黄大人一家团圆。”离朱接过包袱,巫彭接过禺。

黄道:“多谢各位。”问芷和嫘祖道:“我大哥呢,他好么?”嫘祖道:“前几个月不怎的,最近好了,就是有点想你。”

“前几个月怎么了?”

“藿香、佩兰死了。”

“什么,怎么死的?”黄吃了一惊。

“你离开那天就死了,她们舍不得你,追你四五里,被蛇咬了。”“啊!”黄浑身颤抖起来,眼也湿润了,使劲朝头上打了一掌道:“都怪我,我该给你说一声,把她们看住。我大哥一定受不了?”

芷道:“事已过去,炎帝已没事了,成天带着大伙干活,有说有笑,身体也很好。人们为了纪念藿香、佩兰,把她们采的两种药一株取名为藿香,一株取名为佩兰。”

“有人要害我大哥,没出事吧?”

嫘祖道:“我听人家说,光有他的心不起作用,所以你走后谣言就散了,再没人提起。”

“胡大哥呢?”

“胡伯伯是光明磊落之人,我父亲一时冲动,冤枉了他。”

“那就好,岳父大人好么?”嫘祖没回答。黄见她低下头,拿眼看芷,芷眼里涌出了泪珠儿,问:“怎么了?”

芷擦了擦泪道:“他已故去三个多月了。”

“什么病?”

“他身体一直不好,加上冤枉了胡大哥忧郁在心,就……”

黄“卟嗵”跪倒,两眼垂泪,面对南方道:“岳父大人对我恩重如山,我对岳父大人未有一饭一食之报,心悲如焚,我一定侍候好岳母,照顾好嫘祖和豸虎儿,请岳父大人九泉之下放心,并请岳父大人保佑我大哥,使他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说罢又道:“藿香、佩兰,你们为我而死,叔叔欠你们的情太多,若有来世,我一定好好报答你们。你们安息吧,叔叔给你们磕头了。”

吃诟把黄扶起。伶伦对知帝道:“知帝大人,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炎帝已经同意黄大人留下来当我们的帝了。”吃诟没等知帝开口,抢先道:“太好了,知帝大人正为留不下黄大人发愁呢。”离朱道:“这下好了,知帝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巫彭道:“知、知帝大人,天赐不予反、反受其咎,我们现在就立黄大人当涿鹿的帝。”

知不能说不同意,勉强点了下头。吃诟对众人道:“从今以后黄大人就是我们的帝了,还不快快给黄大人磕头。”吃诟带头跪下,人们个个欢喜,除知帝外,全都跪下。

吃诟道:“涿鹿一千多人上至老,下至小,心甘情愿拥戴黄大人当涿鹿之帝。玉皇、女娲在上,从今以后,我等一定听从黄帝大人调谴,怀有二心者天地不容。”伶伦道:“杀他一千次。”尹寿道:“剐他一千次。”苍道:“宰他一千次。”逾道:“叫他永世不得翻身。”众人道:“我们甘愿拥载黄大人当涿鹿之帝,怀有二心天地不容。”

黄对天磕了头,然后朝南方磕了头道:“女娲在上、玉皇在上、大哥在上,我被涿鹿人拥载,诚惶诚恐,从今以后我将一心一意为涿鹿人谋福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有懈怠,天诛地灭。求女娲、玉皇保佑,让涿鹿人五谷丰登,蒸蒸日上,”起身扶起众人道:“各位,半年前涿鹿一贫如洗,可是现在有屋可住,有病能治,请问各位靠的是什么?”

“大人的恩惠,”众人道。

黄帝道:“错了,不是靠我,而是靠发明。大家之所以会种地,是因为有人发明了石锄、石斧。之所以有屋住,是因为有人发明了屋子。之所以穿衣裙,是因为有人发明了编织。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有人发明了药草。没发明就没我们现在的一切。若想过更好的日子,必须发明、发明、再发明。”

“发明、发明、再发明,”众人附和道。

黄帝道:“你们既然叫我当帝,我就不能有负众望。我决定对发明者予以重奖,不管是谁,只要有了发明,我们就给他庆功,让他当英雄,叫他住最好的屋子,一辈子不愁吃不愁喝,你们说好不好?”“好。”

“女娲母亲说,谁搞共富大同给谁添寿,谁破坏共富大同折谁的寿,希望大家人人都为共富大同出力。”

转眼过了一个月,黄帝不忘女娲共富大同之托,带着十个人外出寻人共富,经过半年努力,找到四个国家,即仰韶国、阳明国、武阳国、莘国,向他们传播了共富大同之方,并把他们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组成了涿鹿帝国。为了便于沟通,在涿鹿和每个国家之间建立了驿站,每个驿站五户人家,住在百里之处,平时自种自食,有了事,一站传一站,传到应到之国。

黄帝估计其他地方也有人,但不知道住在何处,叫人去找。当时之人为了生存,皆都相对集中,有的几百里内的人集中一处,有的几千里内的人集中一处,其他地方便无人居住。人们找了许久,未找到人,黄帝只好作罢。

一晃三年过去,人们发明了许多东西,一个叫牟夷的人把打猎用的棍子削尖,这一削,使打变成戮,功效提高几倍。一个叫於则的人见脚经常被刺扎伤,用骨针把兽皮钉在木板上,作成木履。一个叫胡曹的人做成帽子。

四怪见别人有了发明,心里痒痒的。一天到地里砍竹子给苍家编篱墙,累了躺在地上歇息。伶伦无意中把一截断竹放在嘴边吹,竹子发出呜呜的声响,觉得有趣,拿另一截断竹来吹,也呜呜响,但音高不同。拿第三截来吹,音高又不一样,高兴地道:“好听,真好听。”尹寿道:“你光吹不干活,好不烦人。”苍道:“好难听。”逾道:“老滑头。”

伶伦没听他们的,削了十几根竹子,分别去吹,都响,声音各不相同,反复吹试,发现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竹子的长短粗细不同。长而粗的低沉倏扬,短而细的高吭嘹亮,把一样粗的选了十二根,削得一截比一截长,然后用竹篾和麻绳固定,使之上平下斜,一吹,各种声音都出来了,像无数鸟鸣,好听极了。尹寿、苍、逾抢去,各自吹了一番,个个叫好。

伶伦笑道:“哈哈,我有发明了。”尹寿道:“我砍的竹子,有我一份。”苍道:“砍竹是给我家编篱墙,也有我一份。”逾道:“上山打虎见者都有份。”

四怪拿着竹管往黄帝家跑,到黄帝家门口,见嫘祖坐在院子里,用柳条编筐,已经编好一半,放在膝上,嫘祖两眼痴痴地望着筐子,手却一动不动。

四怪走到嫘祖背后,一声吼,把嫘祖吓了一跳。嫘祖道:“四位大哥,你们怎么来了?”

伶伦道:“黄帝在家吗?”

“下地去了。”

尹寿道:“你出的什么神?”

嫘祖道:“你看这些柳条,没编前是散的,一编,变得这么结实,装几十斤东西也散不了。”

苍道:“你也想搞发明?”

嫘祖道:“莫非你们不想?”

逾道:“我们已经有了发明。”

正说着,黄帝提着一只兔子回来了。伶伦冲上前道:“黄帝大人,我给你看一样东西,”把乐器放在嘴边来回吹了一阵,有的高吭如燕语,有的低沉如鹤鸣,燕语鹤鸣相错杂,如百鸟临空,竞相争鸣。

尹寿道:“好不好听?”苍道:“中不中听?”逾道:“喜不喜欢?”黄帝笑道:“好听极了,”扔下兔子吹了一番,嫘祖也抢去吹了一番。

伶伦见他们爱不释手,道:“算不算发明?”黄帝道:“当然算。人活在世上,不但要吃、要穿、要住,而且要听、要看、要玩。只要使人高兴、给人增加乐趣就是好东西。夜深人静,没事时吹上一番,多有趣。它叫啥?”

伶伦道:“刚做出来就拿来了,你会起名,你起个。”

黄帝揣摩了一阵道:“十二根竹管排在一起,发出十二种音律,声音萧萧如同鸟鸣,叫排萧吧。萧者笑也,一吹就叫人振奋欢笑。”“好名。”四怪连声道。

黄帝道:“谁发明的?”

“我。”四怪抢道。

黄帝笑道:“你们是不是想叫我把你们都养起来?”

四怪作了个怪相。尹寿道:“算了,我们让贤。”苍道:“让给伶伦。”逾道:“我们从来都是见荣誉就让。”

黄帝道:“伶伦,当今之人把注意力放到了吃和住上,很少有人关心听和看,你既然喜欢乐器,可在上面多下些功夫,搞出更多乐器,叫大家开心。”

从那以后,伶伦一心一意搞乐器,搞出许多发明,成了一代乐圣。后世之人称奏唱之人为伶官,就是这个道理。(《吕氏春秋·古乐篇》: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制十二简。)(《汉书·人表考》二:故后世号乐官为伶官。)

四怪拿着排萧笑嘻嘻地走后,嫘祖盯着黄帝笑道:“想不到你那句话这么管用。”

“什么话?”

“谁发明叫谁过一辈子好日子。我也有发明了。”

“你!”

“你来看。”嫘祖指着柳筐道:“柳条一编成了筐,假如把绳线编起来,不就成布了么?麻裙是一根根绳下垂形成的,风一吹就散,既不暖和又不雅观。假如用编筐子的方法把绳编在一起,不是吹不开了?”

黄帝眼一亮道:“八成行,我们现在就编。”

黄帝找来竹竿,把竹竿担在树枝上。嫘祖找来麻绳,把绳挂在竹竿上,挂了十根。黄帝把绳的下端固定在另一根竹竿上。嫘祖坐下,拿一根绳横向在竖绳中穿行,使竖绳一明一暗。穿好后,把竖绳抹到下面竹竿上,又穿第二根,使这根明暗方向和第一根相反。抹下后,穿第三根,第四根。第三根效法第一根,第四根效法第二根,不一会编了二十多根。

黄帝见横绳一根压一根,竖绳也是一根压一根,横绳竖绳密密麻麻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块密不透风的布,用手扯了扯十分结实,大喜:“既有皮子的结实,又比皮子柔和,而且能大能小,想怎么编就怎么编,”说罢面向南方,举手加额道:“多谢大哥。”

嫘祖莫明其妙地问:“哪个大哥?”

“炎大哥。”

“怎么了?”

“你发明了布。”

“干嘛谢他?”

“没他我能娶到这么能干的老婆么?”

“去你的,”嫘祖得意的笑了。

黄把口水抹在眼角,装起哭来:“呜——”

嫘祖收住笑:“你怎么了?”

“我没脸见人呀,我难过呀。”

“你做啥事了?”

“人家会骂我笨,连老婆都不如,”说罢又卟哧笑起来。

嫘祖也开心地笑了。黄帝道:“我就不信比不上老婆,”拿着锄头要走。嫘祖道:“哪儿去?”黄帝道:“找胜过老婆的法儿,”大步出了门。

黄帝来到村外,凭经验找到狐狸走的路,挖了个一人深的坑,在坑上搭了些树枝,在树枝上铺了些树叶,在树叶上撒上干土,使坑上没有一点被挖过的痕迹,然后回了家。

天已黑,他见嫘祖趁着月亮织布,笑道:“瘾这么大?”

嫘祖道:“这几年搞发明的都是男人,我就不信女人比不过男人。”“哈哈,有志气。我们来比一比,看你比过我,还是我比过你。”“行,我要给你个惊喜。”

“什么惊喜?”

“你别管,到时侯你就知道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刚亮,嫘祖还在梦里,黄帝起了床。嫘祖见他往外走,问道:“这么早,去哪儿?”黄帝笑道:“我也要给你个惊喜,”笑着出了门。

过了一会儿黄帝提着一只狐狸回了家。嫘祖见狐狸的四条腿被捆着,不住蹬达,知道是刚捉的,问道:“谁捉的?”

“我。”

“吹牛,才出去多大一会儿,它未必在外面等你?”

“哈哈,我是帝,它敢不等,等半夜了。”

嫘祖见狐狸身上一点伤没有,问:“用啥捉的?”

黄帝把手往胸口上一指道:“心。”

嫘祖道:“别扯了,到底咋捉的?”

黄帝道:“昨天我不是捉来一只兔子吗,你只顾织布,也不问问是怎么回事”。

“一只兔子有什么好问的,又不是没捉过”。

“捉跟捉不一样。昨天我去挖地,走着走着从草丛里蹿出一只兔子,它以为我要捉它,拼命跑,跑着跑着不见了。我走去一看,原来掉进坑里了。坑有半人深,上面积了些树枝,树枝上积了些树叶,表面上看不见坑。兔子没发觉,陷了进去。我想这法不错,要是挖个大坑、搭上树枝、铺上树叶做成陷阱,准可以捕大野兽。我在村外找到狐狸走的道,挖了个陷阱,这家伙果然在里面住了一宿。”

嫘祖笑道:“是个惊喜,在村周围多挖些,不但可以捉野兽,还可以防止野兽进村。夜里经常有野兽进村,害得人们不敢出门。”

黄帝道:“你的惊喜呢?”

嫘祖道:“对不起,暂时保密。”

黄帝笑道:“我告诉了你,你却不告诉我,这不公平,走了。”

“哪儿去?”

“找地方生气去,”笑着出了门。

当天,黄帝指挥大伙儿挖了五口陷阱,夜里捉住一头熊。人们兴趣大增,第二天挖了十口。第三天捉住一头鹿。黄帝叫人分割开来,一家一块。

黄帝提着自家的一块回了家,一进门吓了一跳,见一个奇人站在屋子当中。那人背着身,身穿白色长袍,好生威武。黄帝迟疑了一下。奇人“卟哧”笑起来,并转过身。

黄帝一看原来是嫘祖,把肉往桌上一扔,抓着嫘祖看了又看,见袖子齐挽,衣襟齐踝,叫嫘祖把手甩了甩,丝毫不影响活动,叫好道:“哈哈,你是咋想出来的?”

嫘祖道:“其实很简单,你看,袖子把布缝起来就行。前襟后背也是两块布缝成的,中间留个洞钻头。前后襟下端不要缝死,喳着口好走路,”说着取来一条麻布带子,往腰间一扎。黄帝见她顿时精神许多,叫她伸了几下手脚,活动更方便了。

黄帝道:“好东西,既不怕风,又不怕晒,还遮了丑,还可以避免蚊虫叮咬。你给我这个惊喜,比我给你的够味。明天你教大伙做,叫大伙都穿上。人们的皮肤裸露在外面,冬天冷,夏天热,蚊虫咬,树枝划能不生病?你想想树,树杆白生生,光碌碌,为什么?因为外面有树皮保护,风吹不着,雨淋不到。人的皮肤就像树杆,裸露在外面咋行?多做几件,给我大哥送去,他准高兴。三年了,我朝思暮想,想去看看他,你想回去不?”

嫘祖点点头,但随之又摇起来。

“怎么了?”

“说心里话,我作梦都想。三年来不知道乡亲们怎么样了。我母亲也很想家,可是你忘记那句话了?”

“哪句话?”

“‘炎的心,黄的脑,同时吃,不会老’。这几年你和炎帝之所以相安无事,是因为你们不在一起,坏人对你们下手没用处。若聚在一起,只怕凶多吉少。”

黄帝道:“一句儿谣何必当真,这几年我一直揣摩,八成是我们听错了。我大哥身为常羊山之帝,或许有人想害他。我当时是个平头小民,与任何人无恩无怨,害我干啥?孩子唱歌,言语不清,‘炎的心,黄的脑’,‘炎’可能是‘雁’,或别的什么。‘黄’可能是别的物件,我听说有一种马叫飞黄,跑得极快,可能指它。你们出于对我大哥和我的关心,便牵强附会地把它们说成了‘炎’和‘黄’。”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们是猜测,你也是猜测。大家都拿不准,还是小心些好。”

“如此说来,你和你母亲莫非一辈子不回常羊山不成?我和我大哥莫非一辈子不见面不成?”

“感情事小,性命事大,炎帝叔不会怪你的。”

“这不是怪不怪的事,我为了找我大哥,出生入死二十年,岂能为了一句似是而非的话不敢见他?我和他受女娲母亲重托,她老人家叫我们教化天下之人,使之共富大同,连面都不敢见,如何搞共富大同?再说我大哥天资聪慧,这几年定会有不少发明,我不去如何学得过来?我们这儿也有不少发明,又如何传到常羊山?你休拦我,我一定要去见我大哥。”

嫘祖见他认真,道:“要去,你须依我一件事。”

“什么事?”

“到常羊山后,不准离开我。”

“哈哈……这么亲热?”

“我不是那意思,身边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安全。”

“行,我答应你,把袍衣做好就走。你这件袍衣使我越发惆怅起来,女娲母亲叫我们实现共富大同,什么叫共富大同?大哥说就是所有的人都过好日子。常羊山的人有东西吃,有屋子住,生了病能治,我以为日子已经不错了。现在你做出了袍衣,他们还没袍衣穿,看来他们的日子又不好过了。人的脑袋越来越聪明,发明越来越多,今天的好日子,明天就成了不好的日子。啥叫好日子,没个底呀。”

“想女娲母亲了?”

“你在常羊山只有邻居,作梦都想回去,女娲是我母亲,不知哪年哪月才能见面?”

“女娲肯定也想你们,她之所以说不实现共富大同不见你们,是逼你们好好干,何必认真。”

“她的话就是天意,天意岂能儿戏。”

嫘祖安慰道:“依我看,日子好与不好主要是人的感觉。心里不痛快,顿顿吃肉也不算好日子。心里高兴,顿顿吃涩梨,日子也是好的。这些年,你和炎帝叔干得不错,女娲终有一天会见你们的。”

黄帝点点头,没再吭声。

半月后,黄帝、嫘祖、芷各人穿了一件袍衣,用布条扎着散乱的头发;黄帝背了个包袱,里面装着十件袍衣,一对木履,一个排萧。三人经过五天长途奔波,到了常羊山村头,到时天已傍晚。

黄帝加快步伐,嫘祖止步道:“现在不能进村。”

黄帝道:“为哪样?”

“白天进村会有人看见,坏人看见就会打你和炎帝叔的主意。夜里人们睡着了再进,找炎帝叔问明,好便住下,不好连夜返回。”

芷道:“嫘祖说得对,还是小心些好。”

黄帝道:“多谢岳母关照。”

半夜,黄帝三人敲开炎帝的门,炎帝喜出望外,拉着黄帝的手进了屋,屋里什么也看不见。听訞出了门,不一会举着火把回来了,把屋里照得如同白昼。黄帝拿过火把,爱不释手道:“宝贝,有了这东西再不怕黑了。”炎帝道:“你们那儿还没有火么?我以为你们有了呢,要不早给你们送去了。”

炎黄二人相视而笑。炎帝道:“兄弟,你长了胡子了。”黄帝道:“大哥,你的胡子比以前更多了。”“哈哈……”“哈哈……”

听訞道:“兄弟,你几个孩子了?”芷道:“八个了,五男三女,又有三个快生了。”

黄精明能干,又是一国之帝,年轻女子无不羡慕,三年来,又娶了六房妻室。

炎帝笑道:“转眼间,我们已子孙满堂,涿鹿人可好?有没有人饿饭?”嫘祖道:“早没了,涿鹿国已有三千多人。”芷道:“黄带人外出寻人,寻到四个国家,他们和涿鹿一起,组成了涿鹿帝国。”

“太好了,兄弟,你比我能干。大侄子叫啥,咋没带来?”黄帝道:“叫禺,路太远。”

嫘祖、芷把礼物拿出,帮炎帝、听訞把袍衣和木履穿上。炎帝笑道:“袍衣真好,过不了多久,我们常羊山的人就有袍衣穿了。木履也很有用,穿上不扎脚。”

嫘祖把排萧吹了一下,炎帝喜不自胜,道:“此物听罢令人心旷神逸,烦恼不生,对人大有裨益。贤弟,你发明的?”

黄帝道:“不,是伶伦发明的,就是到常羊山来的那个白脸皮,他十分聪慧。木履是一个叫於则的人发明的。我对大伙说,谁搞出了发明,就叫他当英雄,住最好的屋子,一辈子不愁吃不愁喝。”

炎帝笑道:“怪不得涿鹿人这般聪明,原来是这法诱出来的。这法好,常羊山也要这么搞。兄弟,今日是双喜临门,一是我们兄弟俩团聚,三年了,想死我了。二是兄弟带来这么多好东西。兄弟,我不是不喜欢你的东西,以后来时千万别带,太远、太费事,带个法就行了。听訞,你赶快弄些好东西来吃,我兄弟他们肯定饿了。”

听訞提来三大块烤羊肉和一筐熟板粟,顿时满屋生香。黄、嫘祖、芷禁不住做起深呼吸。黄帝问:“这是什么东西,怎的这么香?”听訞道:“肉和板粟你都认不出了?这是烧熟了的,生食熟食大不一样,熟食不但香,还好消化。兄弟,芷姐,嫘祖,多吃些。”

黄帝、嫘祖、芷各人拿起一块烤肉吃起来,又香又好嚼。芷边吃边道:“我五十多岁了,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炎帝道:“都怪我,我还以为你们会用火了呢,要不早该到涿鹿教你们了。很多东西,用火一烤味道大变,不能吃的能吃了,不香的变香了,嚼不动的嚼动了。”

黄帝把肉放在桌上道:“大哥,怎么烤的?带我去看看。”听訞笑道:“看你急的,有你大哥的还能没你的?也不看看现在是啥时候?”黄帝道:“嫂子,涿鹿人若会用火就享了福,我还真是等不得了。”炎帝道:“明天我带你们去。”

炎帝家不远是龙罔象家。龙罔象两口子都是好吃懒做之人,家里经常断粮。这天又断了粮,龙罔象、梨花饿得睡不着,二人躺在床上互相埋怨。

梨花道:“我跟你过了十多年,一天好日子也没过,你还不如死了的好,你死了我还能过几天好日子。”龙罔象道:“你啥都不干,也不能光怪我呀?”“你是男人,娶我就得养我。嫁男嫁汉穿衣吃饭,养不起就别娶,娶了就得养。蠢猪,你像个男人吗?”“别吵了,明天我去借。”“今天呢,饿得我肚里咕咕叫,这一夜你叫我怎么过?”正说着,外面传来言语之声,龙罔象仔细一听,是黄帝的声音,大喜,穿上衣裙下了地。梨花问:“去哪里?”“给你找吃的。”

龙罔象来到龙罔两家,在门外喊道:“大哥,开门。”

龙罔两新娶的女人在屋里道:“是龙罔象兄弟吗,啥事?”

“我找大哥。”

“他到长腿村去了。”

“干啥?”

“咸吃萝卜淡操心,捉什么怪兽。”

“什么时候回来?”

“明天,有事吗?”

“没、没事,我肚子有点痛。他不在算了,我走了。”龙罔象没精打彩地回了家。

第二天上午,炎帝、娥带着黄帝、芷、嫘祖到灶坑看烧烤。娥穿着袍衣,高兴得舞之蹈之,边走边道:“嫘祖,袍衣真好看,你若早二十年发明出来,我穿上比你还好看。”嫘祖道:“娥婶现在也比我好看。”娥道:“不行了,过时的黄花了。”

在一个胡同里,黄见一个人抱着一大抱草迎面走来。那人看见了他们,紧跑几步道:“黄叔叔,啥时侯来的?”黄帝仔细一看,原来是瑶姬,问:“瑶姬,在干啥?”炎帝指着旁边的屋子道:“这就是她家。”嫘祖高兴地说:“瑶姬,你越长越漂亮了。”芷道:“有孩子了吗?”瑶姬红着脸摇了摇头。

瑶姬把众人领进自家院里。黄帝见院里有两座屋,一座堂屋,一座东屋,东屋里喂着三条牛。瑶姬把草扔给牛,去搬橙子。

黄帝道:“云华呢?”

瑶姬道:“打猎去了。”

黄帝指着牛问:“三条都是他打的?”

瑶姬道:“不是一天打的,养半年了。半年前逮到一条牛犊,父亲见它可怜,叫我养着。后来又逮了两条。”

黄帝道:“能养活?”

娥道:“不光牛,羊、猪、鸡都能养活。”

瑶姬道:“黄叔叔,你们那儿没养?”

黄帝摇了摇头。娥道:“我们这儿几乎家家养。逮来吃不完养着,天寒地冻、刮风下雨时杀来吃。这东西比粮食好,粮食放几天会霉,这东西放几年也霉不了。”

黄帝大笑起来:“好方法,谢天谢地,这下涿鹿可有吃的了。我这次来得真值。涿鹿有的是草,可我没想过养。我们做成了衣裳,挖了陷阱,我还以为了不起,到这儿一看才知道你们比我们能干得多。大哥,你们会挖陷阱吗?”

炎帝摇了摇头,黄帝把方法讲了。炎帝大喜道:“是个好方法,任何风险不冒就能捉住野兽,明天就叫人挖。”

黄帝道:“大哥,你这儿随时有新东西出现,我那儿也有。可是我们隔得太远,互不了解。不如在两地之间建立邮正,我有了好东西随时告诉你,你有了好东西随时告诉我。”

炎帝道:“怎么个建法?”

黄帝道:“建四个站,一百里一个,你建这边两个,我建那边两个,每个站住五户人家,没事自种自吃,有事一站传一站,一站传百里。”

炎帝喜道:“兄弟,不亏你长了个大头,还是你脑瓜子好使。你方才说涿鹿人不会用火,我心里就急。这下好了,建立邮正互通有无,两地人都会受益,咱兄弟俩也不用闷得慌了。你不知道,有时想你想得心口痛,但却见不了面,听不到信,真是急人。”

瑶姬拿出一大块肉,要去给炎黄等人烧吃。炎帝道:“别了,我们已经吃过了。”姬道:“那么中午在我家吃。”炎帝道:“我等你黄叔叔三年,你就别操心了,这几顿谁也抢不去。你黄叔叔急着想看看烧烤,我们去灶坑。”

众人告辞,来到一处开阔地,黄见七八个人围着个烟雾腾腾的东西,大步走去。人们见黄帝等人来了,都来问好。

黄见胡在场,一把拉住道:“胡大哥,想死我了。”胡上下打量着黄帝的袍衣道:“黄兄弟,真帅。”炎帝道:“胡大哥,我兄弟也给你带了一件,已经给你送到家里去了,”对众人道:“我兄弟说了,明天教我们,保你们个个穿上。”

黄帝道:“各位大哥,我在这儿有礼了。我向各位保证,涿鹿和常羊山是一家,有我的就有你们的。”

胡道:“黄兄弟,听说你当了涿鹿的帝了?好样的,给常羊山的人争脸了。”

黄笑了笑,到冒烟处一看,见四周围了一道三尺高的土墙,土墙里燃着火,墙上搁着石板。娥道:“这就是灶,把肉放在火上烤,一会就熟。板粟呀、蕃薯呀,埋在热灰里,也用不了多久。”

胡把手里拿着的烤熟的蕃薯递给黄帝道:“你尝尝。”黄帝吃了一口,又香又甜。嫘祖尝了尝,连声叫好,笑着递给母亲。黄帝道:“太好吃了,谁发明的?”胡道:“炎帝。”

炎帝道:“是大伙。有一次下雨,雷劈了一棵树。雨过后火还在燃,我看见一只被烧死的鸟,特别的香,用赭鞭鞭了一下没毒,尝了尝十分好吃。娥找到一些烧熟的板粟,也十分好吃。胡大哥逮了一只羊,我们把羊肉烤熟,羊肉也变香了。从那以后我们就吃起熟食来。熟食不但好吃,还不容易生病,一年多了,生病的人至少减少一半。”胡笑道:“黄兄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今日的炎帝成神了。”

嫘祖问:“什么神?”

“太阳神。”

炎帝笑道:“别听他的。”

胡道:“炎帝使大伙儿用上火,火是太阳的化身,我们便给炎帝起了这么一个名。”(《白虎通·五行》:炎帝者,太阳神也。)

黄帝笑道:“岂止是太阳神,还是神农、神医呢。”祖道:“还是建筑神呢。”

黄帝取出一截火,很快熄了。又取出一截,又熄了,长长地叹了口气。炎帝问:“怎么了?”黄帝道:“女娲母亲真偏爱你。”炎帝笑道:“哪里对不起你了?”“这火女娲母亲只给了你,而我那里连烟都没见过。”“那是雷劈的。”“雷怎么不劈我那儿呢?要是能带到涿鹿就好了,可是一拿出来就熄。五百里路,五天五夜,咋拿?”

胡道:“我有个法,可以试试。有一次我摘了一些核桃,想烧熟来吃,谁知不禁烧。一烧桃仁变成油没了。我把剩下的扔在火里不管了,两天后烧板粟,扒开灰一看,核桃红红的,还燃着。要是用口袋装上灰,放进烧着的核桃,天黑住下后,用它引着火。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带着引燃的核桃走,一站接一站,说不定可以带到涿鹿。”

黄帝两眼闪出兴奋的光,道:“哪个有核桃?”

胡道:“我去摘,”甩开大步走了。

黄帝对炎帝道:“此法要是成功,涿鹿人就享福了。大哥,干嘛在火周围砌墙呢?”娥道:“挡风,风大了会括熄的。”炎帝道:“本来我们在屋里烧,可是烟散不出去,人受不了。上面的石板是遮雨的。这样的灶,每个村有十来个,淋熄这个淋不熄那个,所以一年来火没断过。”

“嫘祖姐——”传来一个声音。

炎帝回头一看是女娃。女娃身穿袍衣,脚穿木履,一扭一拐地走来,对嫘祖道:“嫘祖姐,不,嫘祖婶,不不,我到底叫你姐还是叫你婶?论辈份,你父亲和我父亲是兄弟,我该叫你姐,可是你嫁给了黄叔叔!”嫘祖笑道:“你我从小在一起,当然叫姐。”女娃道:“那就对不起了。嫘祖姐,葚子熟透了,好吃极了,我们一起去摘。”

嫘祖担心黄的安危道:“你自个儿去吧,我还有事。”黄明白她的心思道:“去吧,几年没回来,四处看看也亲切,我和乡亲们说说话。”女娃对嫘祖道:“不羞,屁大个事都要男人同意。嫘祖姐,葚子又大又红,想就淌口水,走吧。”炎帝道:“去吧,不要玩得太久。”黄帝道:“给我和大哥摘几个来。”

嫘祖道:“这——”女娃道:“这什么?走!”拉着嫘祖就走。嫘祖道:“我真的有事。”女娃道:“什么事?”黄帝道:“没事,去吧。”嫘祖推不掉,对芷和娥道:“你们不要离开黄。”娥道:“哟,看这小媳妇,真够疼男人的。去吧去吧,把黄丢了,我陪一个给你。”

嫘祖、女娃说说笑笑出了村,见一棵桑树上结满葚子,爬上树边摘边吃。树上有不少茧包,茧包软软的,绒绒的,白白的,圆圆的很好看,很好玩,各人寻了些放进衣兜。正玩得高兴,下起了雨。二人下树往家跑。跑到灶坑雨停了,她们见衣裳淋了个半湿,便在火口烤衣裳。嫘祖觉得茧包在衣裳里不好烤干,把茧包掏出丢在地上。火很大,不多一会儿衣裳干了。

嫘祖去拾茧包,见茧包泡在潦水里,伸手去拿,发觉水被烤烫,烫水把茧包烫得软软的,捞出一看上面耷拉出线头,把线头一拉,越拉越长。嫘祖见线亮晶晶,不但比麻线好看,而且比麻线壮实,高兴地说:“用这织布准好看。”

女娃来了兴趣,帮助嫘祖拉线。茧很轻,轻轻一拉就把茧包拉动,不好使劲。嫘祖见旁边有棵槐树,从树上取下一颗刺,把茧包钉在树上,拉着线头往下撕,这下快多了。女娃也取了颗刺,学嫘祖把茧钉在树上撕起来。

这法子很快传扬开去,人们纷纷仿效,一时撕茧取线织衣裳成了常羊山的时髦。因为线是撕出来的,人们把这种线叫丝(撕)线。(《路史·后纪五》:嫘祖以其始蚕。)









































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医白癜风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yfhl/5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