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的科研方向
部分科室一个专家独撑门面
青医附院一位负责人介绍,他们医院平均每个科室都有专家,根据要求,每个专家一周最少看两个半天的门诊基本上每个值班专家半天就要为四五十位病人看病,该院是按照客流量来安排专家的,周末患者少,专家自然就少了另外,专家看完病还要为病人做手术,外加到医学院授课、外出开会、搞科研项目等,“专家的精力有限,一周能安排出两个半天门诊已经很难了”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在青医附院、市立医院等一些大医院,门诊学科逐渐细化,出现了一些新兴门诊像免疫风湿病科,病人越来越多,而专家却只有一个,每天在门诊、病房两头跑,患者排队是常态
孙老先生告诉记者,泪器病每次手术只能做一只眼睛,第二只眼睛要等到两三个月泪道病指之后再做,两次等专家号,他们来回起码要耗上一个月的时间得知专家号难排,他和老伴提前在青岛租了房子,还带了很多换洗的衣服
挂个专家号,最长得排两周
“一周有五天半在与病人打交道,总还得留点时间做科研、休息吧!周日实在没时间看门诊了!”刘夫玲解释说
眼眶病与整形科是眼科医院的一个新兴门诊,成立不过两三年刘夫玲主要负责对眼眶肿瘤、甲状腺相关眼病、泪器病的诊治作为一个新的科研方向,这两年泪器病的门诊量猛增,但整个科室里,只有她一人能做泪器病方面的手术,另外两个大夫正在培养中她现在一个月要做60台手术,平均一天就两个,尽管这样,病号还是排了很多
“平时看门诊做手术已经够累的了,周末也需要休息一下”一位肝病主任医师说
根据泪道病中医治疗方法安排,周一到周六上午,刘夫玲有4个半天在门诊坐班,其他时间都在做手术
“平时都难,更何况周末!”不少医生感叹
“我排了快两周了,终于轮上做手术了”近日,在眼科医院,专门从连云港来治病的孙老先生和老伴在走廊里等着医生做手术孙老先生告诉记者,他得了泪器病,两眼不停地流泪,经多方打听,得知这里的一位专家可以治疗在两周前,他便在老伴的陪同下来找这位专家,但这位专家的手术太多,当时泪器病手术已经排到半个多月以后了,照顾到他们远道而来,医生才给他们在手术稍微少的一个上午加了一个号
“一般上午看完门诊,下午就要做手术,天天围着病人转”21日下午5点半,刚刚走出手术室的青岛眼科医院眼眶病与整形科副主任医师刘夫玲一脸疲惫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