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阅读中医对肝的基础论述收藏并
肝:位于腹部,横隔之下,右肋之内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
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与胆,不仅是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于肝胆之间,而且肝与胆本身也直接相连,而为表里。
主要生理功能(中医方面)
一、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疏泻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表现:
调畅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的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针对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肝的疏泻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等活动也正常调和。
功能异常:
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即是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就是显现不足,气机的疏通和畅达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形成气机不畅、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等病理现象。
二是肝的升发太过,则气的升发就显现过亢,气的下降就不及,从而形成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出现头胀痛、面红目赤、易怒等病理表现。气升太过,则血随气逆,而导致吐血,咯血等血从上溢的病理变化,甚者可以导致卒然昏不知人,称为气厥。《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血的运行和津液的疏布代谢,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气机的郁结,会导致血行的障碍,形成血瘀、肿块。在妇科则可导致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气机的郁结,也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产生痰,水等病理产物,或为痰阻经络而成痰核,或为水停而成鼓胀。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之间是否协调平衡,而肝的疏泄功能,又和脾胃的升降密切相关,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的一个重要条件。异常则影响脾升清功能,在上则为眩晕,在下则为泻泄。影响胃的降浊功能,在上则为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腹胀满疼痛,在下则为便秘。前则称肝气犯脾,后者称肝气犯胃,“木旺乘土”。肝的疏泄体现于胆汁的分泌、排泄。胆与肝相连,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实际上也是肝主疏泄的一个方面。肝的疏泄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肝气郁结,则可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出现胁下胀满、疼痛、口苦、纳食不化、甚则黄疸等症。
4.调畅情志。情志活动,是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心情就易于开朗。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则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郁,稍受刺激,即抑郁难解,肝的升泄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则心情易于急燥,稍有刺激,则易于发怒,这是肝的疏泄功能对情志的影响。
二、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藏血的功能,主要体现于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其次,肝的藏血,亦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因此肝不藏血,则不仅可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泄太过等病变,而且还可导致出血。
肝脏有病,藏血功能失常,会引起血虚或出血。
如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如不能濡养于筋,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曲伸不利等。还可是女性的月经量少,甚则闭经;或月经量多,甚则崩漏。
肝的调节血量功能,不正常则可导致各种出血,升泄太过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则又可导致血瘀。
三、肝藏魂魂乃神之变,是神所派生的。《灵枢。本神》说“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类经》注云“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魂和神一样,都是以血为主要物质基础,心由于主血,故藏神;肝藏血,故藏魂。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则魂有所舍,若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魂不守舍,可是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梦呓以及出现幻觉等症。
四、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些情志变化,针对机体生理来说,可使气血上逆、阳气上逆,由于肝主疏泄,阳气升发为肝之用,故说肝在志为怒。如大怒,则势必造成肝的阳气升发太过,故又说“怒伤肝”。反之,肝的阴血不足,肝的阳气升泄太过,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
五、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泪有濡润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肝的阴血不足时两目干涩,实质上是泪液的分泌不足,如在风火赤眼,肝经湿热等情况下,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症,此外极度悲哀的情况下,泪液的分泌也可能大量增多,《灵枢。口问》“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泪道开,泪道开故泣涕出焉。
六、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连接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筋和肌肉的收缩和驰张,即是肢体,关节运动的曲伸或转侧。主要是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的血液充盈,才能养筋,筋得其所养,才能运动有力而灵活,肢体运动的能量来源,全赖于肝的藏血充足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如果肝气血衰少,筋膜失养,还可出现手足振颤,肢体麻木,曲伸不利。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乃筋之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
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
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七、在窍为目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故说“肝开窍于目“
肝之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则可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可见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则可见目斜上视等。
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经内踝前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外处交出于足太阴经之后,上行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肝络胆,过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向上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1.“目系”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过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常用腧穴: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感恩转发,让爱传递!——
公众
吕老师8
咨询
微博:一壶正能量
喜马拉雅:权健吕成雷
咨询吕老
吕成雷赞赏
人赞赏
- 上一篇文章: 上海九院全国著名整形美容泪道病专家2
- 下一篇文章: 视力下降警惕不要是青光眼共享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