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泰科普饱受泪道病困扰的朋友,这篇科
泪器的结构和功能
泪器分为:
泪液分泌部
泪液排出部
(即:泪道)
泪液分泌部:
泪腺
副泪腺
结膜杯状细鲍
睑板腺、睑缘皮脂腺
泪液产生与排出
1、正常情况下,泪腺产生的泪液主要通过泪道排出和蒸发消失。
2、泪液进入泪小点主要通过眼轮匝肌的“泪液泵”作用和泪小管的虹吸作用。
3、最常见的泪道疾病主要有泪道阻塞性疾病、泪囊炎。
泪液产生与排出不平衡:
---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为溢泪。
----泪液分泌增多,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称为流泪。
泪道的应用解剖:
1.泪小点:?0.2~0.3mm
下泪点距内眦6.5mm,弹力纤维、
2.泪小管:?0.3~0.5mm
相当于内眦韧带水平入泪囊
90%上下泪小管汇合成泪总管,
10%直接进入泪囊,
管壁内衬很薄复层鳞状上皮,上皮下有弹力纤维,泪囊肌(即Horner)呈螺旋状分布于水平部上皮下组织中。
泪囊:
长约12-15mm
宽约4~6mm
向后倾斜约15o~25o
呈裂隙状
骨性泪囊:前泪嵴:上颌骨额突
后泪嵴:泪骨
泪道阻塞的检查方法:
泪道冲洗:既是检查方法,也是治疗方法
1、泪小管阻塞:水由原道返流。
2、泪总管阻塞:针头不能触及鼻骨,水自下泪点注入从上泪点返流。
3、鼻泪管阻塞:针头能触及鼻骨,水由下泪点注入自上泪点返流
泪道病的概念和特点
泪道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泪道排泪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溢泪及相应的炎症反应。
特点:阻塞和炎症是该病治疗的两大难点及特点,阻塞导致炎症,炎症加重阻塞。
当然,最根本的问题是阻塞,只要阻塞解决了,泪道病也就基本好了。
泪道病的流行病学:
眼科最常见的病。
约占眼科门诊量的40%左右。
------尤其在农村基层,该病更是眼科门诊的重要业务来源。
不象青光眼、白内障和眼底疾病那样受重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必然会渐显出来。
近年来,有关泪道病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
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
优点:
--无面部瘢痕
--疗效好
--并发症少
--可同期治疗鼻腔、鼻窦病变
经鼻腔泪囊造口术(内窥镜):
适应症: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复发性)。外伤性泪囊炎、泪囊粘液囊肿、继发鼻窦手术后泪道损伤致泪囊炎、泪囊结石或异物
禁忌症:泪点狭窄,泪小管、泪总管、无泪小点,泪小管离断,急性泪囊炎,泪囊摘除术后,泪囊肿物。
眼科夏秀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上一篇文章: 七一middot致敬刘金陵党和国
- 下一篇文章: EYE科普迎风流泪眼角红肿流脓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