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出现红血丝除了疲劳,还可能是得了这些

长时间看手机后眼睛布满血丝

戴完隐形眼镜后眼睛出现血丝

晚上没睡好第二天眼里又有血丝

洗完澡后眼睛还是会有血丝!

眼睛里出现红血丝

是每个人都有可能碰上的事情

在眼科门诊

医生就常常会遇到不少

因为眼睛出现红血丝找上门的患者

到底红血丝是怎么出现的?

如何护眼消退血丝?

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先来看看眼里的红血丝到底是什么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是有血丝的,因为眼睛里布满了毛细血管。只是,平时不太明显而已。

正常情况下,球结膜的血管犹如中空而扁塌的透明管子,因此透过球结膜可见其下白色的巩膜,就是白眼珠(眼白)。当遇到细菌、病毒或理化等因素入侵刺激时,血液会涌入原来中空扁塌的血管,形成血丝,血丝密布时,白眼珠也就红起来了。

02

出现血丝可能的原因

用眼过度

这应该是最常见的原因了,上班看电脑、看文案,下班看电视、玩游戏,路上无聊时,垂头手机刷起来,对于上班族来说,这或许就是常态。但是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眼睛的疲劳,从而引起红血丝。

不正确地佩戴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与角膜直接接触,长时间佩戴容易造成眼睛角膜缺氧,导致结膜血管的扩张,使眼睛出现红血丝。

此外,如果平时不注意护理和清洁,或者用不干净的手去戴隐形眼镜等,都可能会导致眼部受到感染,也可能出现红血丝的现象。

化妆品使用不当

在化妆过程中,一些粉末状的化妆品,很容易落入眼部,造成感染。有戴假睫毛、画眼线、戴美瞳的朋友更要注意眼部刺激引发红血丝。

除了以上原因,眼睛红可能是以下这些眼部疾病在“作祟”:

干眼症

干眼症又称为干燥性角膜炎或泪液功能不全综合征。该病多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多、睑板腺管阻塞或分泌不足、结膜杯状细胞功能受损引起。

通常可通过多眨眼、每用电脑1小时就休息10~15分钟、眼保健操及热敷法来预防干眼症。

如已患有干眼症,建议根据医嘱使用人工泪液、适度冲洗眼睛、使用喷雾制剂、泪小点栓塞等进行治疗。

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

诱发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或先天房角发育异常,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虽然并非所有青光眼患者都会眼红,通常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突然眼压升高时会出现眼红情况。

治疗青光眼主要有2种方式,对于早期青光眼,根据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或联合激光等其他手段从而有效控制眼压。

此外,如果眼球表面受到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入侵会造成眼睛的局部感染,会出现红血丝症状;如常见的急性结膜炎,即大家常说的“红眼病”,或角膜炎、麦粒肿、虹膜睫状体炎等。

03

护眼法则

眼睛堪称人体最累的器官之一。地铁里、马路上,随处可见低头看手机的人;无论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人们越来越依赖各类电子设备。“屏幕时间”越长,双眼日益受损,如何科学护眼?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

尽量只在处理工作时使用,勿长时间打游戏等。眼睛在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容易产生疲劳感。

长时间用眼者,可以遵循20-20-20法则使眼睛得到适当放松:每隔20分钟休息20秒,目光离开屏幕,向20英尺(约合6米)以外的草地、绿树或其他物体眺望,不眯眼不眨眼,全神贯注凝视并辨认其轮廓,使眼睛处于一种活动的过程中,可起到调节灵敏度的作用。

可对电子设备及环境进行调试

调节显示器位置,使高度保持在略低于眼睛水平,即电脑屏幕上端低于视线10~15度左右,屏幕与脸部距离保持在51~71厘米,确保看屏幕时,不会伸长脖子或眼部疲劳。

利用理疗的方法使眼睛放松

常做眼保健操有益缓解眼球干燥,比如上下左右转动眼球、眨眼至少20次、按揉太阳穴等眼周穴位。

采取热敷的方式改善眼周供血、缓解睫状肌紧张

将毛巾浸入温热茶水中,用其敷眼10~15分钟;摩擦双手发热,用手掌盖住眼周,切勿压迫双眼,每天20分钟。

医院眼科中心

集眼一科、眼二科、眼三科及视光学中心、眼科门诊、眼科手术室、眼科检查室为一体的眼科中心,现拥有病床张,眼科医护人员余人,眼科主任医师10人,副主任医师11人;其中有硕士生导师3人,眼科学博士9人。护理人员有66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5人。下设8个亚专科即白内障科、眼底病科、角膜病科、眼外伤科、青光眼科、泪道病科、视光学全飞秒科、眼肌病科。其中白内障、眼底病、眼外伤、角膜病、全飞秒为我院眼科强势专业,眼科中心以技术精良、设备先进闻名于省内外,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每年的门诊量超过25万人次,手术量达到多台次,医院名列前茅,同时在国内眼科界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不少港澳同胞及省外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点“在看”扩散给更多朋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zysx/1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