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十大ldquo痛rdquo
当教师难,当教师苦,当教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烦恼。近日,有网友整理了教师的十大痛苦:职称评定之痛,应试教育之痛,业务繁重之痛……很多痛苦,正戳到很多教师们的“痛点”。
一、职称评定——教师一生的痛
任职期年度考核表、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民主测评汇总表、送审代表作原件……厦门市某重点中学初三语文教师刘飞(化名)最近瘦了不少,为了参评“中一职称”,他已经“奋战”了半个多月。刘飞现在每天抄写教案就要熬到晚上十一点多,连备课都顾不上了。
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和名声,所以大多数人看的相当重。每到职称评定季,很多人都充满担心,几分之差,甚至都可以破坏老师间原本和谐的关系。一些人忙着托关系、说好话、陪笑脸。有的还要花钱买文章发表。职称评定对很多老师不是促进,反而成了花钱费力的负担。
职称评定应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应让教师高兴,但现在却成了教师的痛。
镇痛剂:
其实,有关教师职称不合理的议论在近几年已经受到了各地有关部门的 应试教育制度下,老师也深受其害:各级领导要看学校的成绩。学习成绩高了,一好遮百丑;学习成绩低了,老师的一切努力也就付之东流。
镇痛剂:
“分、分,学生的命根”,在现今中国应试教育仍占主流的情况下,很多老师对素质教育深感无力,同时自身又疲惫不堪。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虽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但是,优秀的教师还是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解放,缓解学生的应试压力,让学生在收获成绩之余,也能够得到快乐、自由及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地位不高——高帽子下的辛酸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吐丝的春蚕,泪干的蜡烛……但在这些“高帽”下生活着的老师们却面临着地位的尴尬。
老师做着社会上最基础培育人才的工作,待遇却难以保障。据报道,很多教师的基本工资不高:小学教师元,初中教师元,高中教师元,大专教师元,大学教师元。对现在的大多数老师来说,学校任教的收入,根本不够用。更何况,在农村地区,教师的待遇较之市区又拉开了一大段差距。
镇痛剂:
还是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物质生活不仅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对教师的工作情绪有重大影响。对此,较直接的解决办法是加大对教师待遇投入力度,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认可他们的劳动,提高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情和满意程度。
同时社会、媒体也需要对教师有更加公正、客观的认识,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辛勤奋斗在一线上的老师们,不能因为一两个人的问题就对所有老师持有偏见。
六、工作繁重——不能说出的辛苦
广东省教育工会曾对全省19所高校近万人的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只有约10%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在剩下70%属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又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属重度亚健康,即处于疾病的边缘状态。
现实中常听有人说,老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备课,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批改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老师的劳累不仅集中在教学工作上,还体现在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老师全天侯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
镇痛剂:
就在去年10月,宁波外事学校给每位教师每月1天带薪休假的“疲劳假”引起了热议,不少人对这项规定纷纷点赞。尽管“疲劳假”并没有普及,但至少这告诉我们教师工作的高压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
- 上一篇文章: 思维导图丨白居易琵琶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