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兄弟唱和回文诗,一段诗坛千年佳话
出身在帝王之家的四兄弟,各个才华卓异,能诗善文。而且两个皇帝,两个王侯四人以回文诗酬答唱和,千古诗坛恐怕仅此一例。
第一首文人回文诗
回文诗是一种很妙的诗歌体裁,作诗者需要具备极高的文学才华和诗歌造诣还要加上奇思妙想。因为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思想内容,违背了“诗言志”的初衷,所以回文诗被认为是诗余之乐,是一种文字游戏。因此被官方文集中收录的回文诗非常少。以至于研究者很难追根溯源去找到回文诗的源头。但是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在魏晋六朝的时候,文人开始参与到回文诗的创作。在逯钦立先生辑录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集中,最早的一首文人回文诗是诗人王融写的《春游回文诗》:
枝分柳塞北。叶暗榆关东。
垂条逐絮转。落蕊散花丛。
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
低吹杂纶羽。薄粉艳妆红。
离情隔远道。叹结深闺中。
文学史上比肩“三曹”的“四萧”
用回文诗互相酬答是从梁元帝萧绎的一首《后园作回文诗》开始的。
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他的大哥萧统,三哥萧纲。都是中国文学史大名鼎鼎的人物。魏晋南北朝,有“三曹四萧”之说,三曹说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四萧就是指的萧氏这父子四人。父亲梁武帝萧衍,在诗文、音乐、绘画等方面都造诣很深。长子昭明太子萧统编辑了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三子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的领袖人物。七子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是对后世研究梁代社会生活文化影响极大的一部著作。所以“四萧”在文学史上还是可以比肩“三曹”的。
一唱三和四兄弟诗歌酬答
梁元帝萧绎,某日在王府的后花园中饮酒作乐,这后花园建造的非常漂亮,假山怪石,曲径通幽,鸟在花间戏,蝉在密林鸣,见此情景,萧绎想把这后花园的美丽景色与兄弟们分享一下,同时也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于是他提笔写下一首回文诗,打发手下给他的兄弟们送去,诗曰:
后园作回文诗
萧绎(梁元帝)
斜峰绕径曲,
耸石带山连。
花馀拂戏鸟,
树密隐鸣蝉。
梁元帝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是湘东王。他这首诗写出来之后,他的二哥,当时的东宫太子萧纲读了,心想,就你有后花园啊,我的后花园也很强!而且我的假山比你的高,我的溪水比你的宽。你的小鸟更不算什么了,我这池塘里游戏的可是天鹅。我这太子毕竟比你一个王要强一些,于是他回了弟弟一首诗,诗曰:
和湘东王后园回文诗
萧纲(梁简文帝)
枝云间石峰。
脉水浸山岸。
池清戏鹄聚。
树秋飞叶散。
他的六哥萧纶当时是邵陵郡王,史书上说他“其轻财爱士,府无储积”,他虽然没有二哥和弟弟这么好的花园,但是夜生活非常丰富,有美女相伴,而且夜夜笙歌。他也不甘示弱的赋诗一首,诗曰:
和湘东王后园回文诗
烛华临静夜。
香气入重帏。
曲度闻歌远。
繁弦觉舞迟。
萧绎从小瞎了一只眼睛。萧纶还写过一首诗,调笑弟弟一只眼睛“湘东有一病。非哑复非聋。相思下只泪。望直有全功。”,调笑弟弟流相思泪的时候只有一行眼泪,而瞄直线的时候不用眯一只眼睛。
他的一个堂兄弟定襄侯萧祗,是梁武帝萧衍亲侄子。虽然贵为王侯,但是毕竟地位还是低了那么一点。虽然兄弟之间感情不错,但是也要知道进退。他的花园比较小,不如太子和湘东王的大,而且他也没有邵陵郡王那么豪,能够夜夜笙歌。于是他字斟句酌的回了一首诗,诗中的一个“弱”字,表现了他的示弱之心,诗曰
和湘东王后园
萧祗(定襄侯)
危台出岫迥。
曲涧上桥斜。
池莲隐弱芰。
径筱落藤花。
正所谓:
一唱三和四兄弟,两皇两候帝王家。
比肩三曹愧二宴,诗才绝伦实堪夸!
- 上一篇文章: 尖峰眼科集团豫南地区第一届疑难眼病高峰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