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二颅面颈部局部解剖要点

颅面颈部局部解剖

重点提要:

I、颅部:额、顶、枕、颞区的解剖层次,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II、面部(颜面部):面部分区、表面解剖标志、面部比例关系;眶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的局部解剖,以及面部蜂窝组织间隙。

III、颈部:颈部分区和重要解剖标志等

第一节面部局部解剖

一、名词解释

腮腺咬肌区(parottideomassetericregion):上界为颧弓和下颌支的深面,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后腹的前缘,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面侧深区(deepregionoflateralface):位于颧弓和下颌支的深面,前界为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为界。

眶下孔(infraorbitalforamen):位于眶下缘中点下约0.5cm,其体表投影为自鼻尖至睑外侧联合连线的中点。

颏孔(mentalforamen):位于下颌体外侧面,成人多位于下颌第二磨牙或下颌第一、第二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中点微上方,距正中线约2-3cm。

腮腺管(parotidduct):在颧弓下缘1.5cm处从腺体前缘穿出向前行走,与颧弓基本平行,越过咬肌表面,在其前缘处近直角向内,穿过颊脂垫和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对应的颊粘膜处,投影于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

美容角:在颜面的局部与器官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或者局部与局部之间形成一定角度,该角度与颜面美的关系密切,故称美容角。

腮腺鞘(parotidcapsule):是颈深筋膜浅层的延续,由深浅两层筋膜包绕腮腺而形成。向上附着于颧弓,向下附着于颧弓,向下至下颌角,向前与咬肌筋膜相连,向后附着于乳突并与胸锁乳突肌筋膜相延续。

腮腺床: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静、动脉和第IV-VII对脑神经)相毗邻。腮腺犹如侧卧其上,故称上述结构为“腮腺床”

二、填空、选择

1、面部又称颜面部,所谓颜面部系指上起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部位,通常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点的两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上1/3、中1/3、和下1/3三等分,颌面部系由颜面部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

2、面部分区:眶区、鼻区、唇区、颊区、眶下区、颧区、颏区、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额面区、颞面区

3、面部常用表面解剖标志:睑裂、睑内侧联合、内眦与外眦、鼻根鼻尖和鼻背、鼻底与鼻孔、鼻小柱和鼻翼、鼻面沟、鼻唇沟、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人中、人中嵴、颏唇沟、耳屏、眉间点、鼻根点、鼻尖点、鼻下点、鼻翼点、颏上点、颏前点、颏下点、眶下孔、颏孔、腮腺管。

4、面部水平比例:大三停(发际、眉间点、鼻下点、颏下点)、小三停(鼻下点、口裂、颏上点、颏下点)和侧三停(耳屏、发际中点、眉间点、鼻尖点、颏前点)

5、美容角:鼻额角(°-°)、鼻唇角(90°-°)、鼻颏角(°-°)、鼻面角(36°-40°)及颏颈角(85°)

6、眶区:位于鼻腔上部之两侧,包括眼眶、眼睑、泪器、眼球、眼眶内肌肉、血管和神经及眼眶内结缔组织性结构。

7、颈部体表标志: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气管颈段、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

8、颈筋膜:颈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颈深筋膜中层、颈脏器筋膜、椎前筋膜

9、咽旁间隙:翼内肌、腮腺深叶与咽侧壁之间,上:颅底,下:舌骨平面,前:翼下颌韧带,后:椎前筋膜外侧份、咽旁前间隙、咽旁后间隙,通:翼颌、颞下、舌下、颌下等。

10、下颌下三角:境界,两侧:二腹肌前、后腹,上界:下颌骨下缘,底部: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内容:下颌下腺、淋巴结、面静脉、面动脉、舌神经、颌下腺导管、舌下神经、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

11、颈动脉三角:由二腹肌后腹、肩胛舌骨肌上腹和胸锁乳突肌围成。内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面总静脉、舌下神经、喉上神经、二腹肌后腹

三、简答题

1、简述皱纹线与Langer皮肤裂线的主要区别

皱纹线Langer线

肉眼观可见不可见

与活体、尸体关系活体上的动力线尸体上的静止先

与年龄关系随年龄增长而明显终生不变

与皮肤老化关系密切相关无关

与骨、肌肉关系密切相关无关

2、简述面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特点

答:①面部皮肤血管密集,血运丰富,因而组织再生和抗感染能力很强,有利于创口愈合,为整形美容手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创伤时出血亦较多

②面部皮肤真皮内含有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故皮肤富于韧性和弹性,这是保持面部皮肤紧张度度、维持颜面美的重要因素

③面部皮肤富于皮脂腺、毛囊和汗腺,利于排除新陈代谢产物。若腺管阻塞、细菌繁殖,可引起皮脂腺囊肿和疖痈

④面部皮肤是表情肌的止点,表情肌收缩时牵动皮肤,使面部形态出现丰富多彩的表情,术中应注意处理每一块表情肌与皮肤之间的关系,以免表情肌功能受损

⑤面部皮下组织疏松,皮肤易于伸展移动,有利于外伤缝合及整形美容手术

3、试述腮腺咬肌区境界、表面标志及体表投影,层次及内容。

答:(一)①境界:前界咬肌前缘,后界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上为颧弓和外耳道,下以下颌骨下缘,内侧界为咽旁间隙,外侧以皮肤为界。

②表面标志及体表投影:从耳屏至眼眶外下缘的连线,为颧弓在颜面部的体表投影。在颧弓和下颌切迹所围成的半月形的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刺入点的表面标志。从耳屏至咬肌前下角附丽于下颌骨下缘处的连线中点,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

(二)层次及内容

①、皮肤

②、皮下组织:内含颈阔肌上部,在腮腺区有耳前淋巴结及耳大神经,在咬肌区有面神经分支及腮腺管。

③、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咬肌筋膜来自颈深筋膜浅层,筋膜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被腮腺,形成腮腺鞘。腮腺鞘浅层与腺体紧密相连并且附丽与颧弓,深层附丽于颅底,且增厚成茎突下颌韧带,介于腮腺与下颌下腺之间。腮腺鞘具有下列特点:①浅层特别致密,但其深层薄弱,在翼内肌和茎突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经此与咽旁间隙和翼颌间隙想通。故腮腺化脓时,脓液不易向浅层突破,而通过深层薄弱部位,形成咽旁脓肿。②腮腺鞘与其腺体紧密结合,并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将其分为多数小叶,化脓时形成独立散在小浓灶,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叶的浓腔,以利引流通畅。③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连接,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耳道前下壁软骨部的裂隙中,腮腺内的小动静脉及神经也经该裂隙进入外耳道,外耳道前下部的淋巴亦经此裂隙流入腮腺区的耳前淋巴结。

④、腮腺:位于腮腺间隙内,略呈楔形,底向外,尖朝内突向咽旁间隙,分为上、外、前内及后内四面。临床上常以面神经主干和分支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浅深两叶,分别位于面神经主干和分支的浅面和深面。腮腺管由腮腺浅叶前缘发出,在颧弓下缘1.5cm处穿出腮腺鞘向前走行与腮腺咬肌筋膜浅面,与颧弓平行,在咬肌前缘穿入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对应的颊粘膜处,投影于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在颧弓和腮腺管之间或有形态大小不同的孤立小腺体,为副腮腺,其腺管汇入腮腺管。

⑤、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由浅至深主要有面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颈外动脉等。根据腮腺内血管神经的走向分为纵行组和横行组,纵行组为: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颈外静脉,横行组为:面神经、上颌动静脉及面横动脉。

腮腺浅叶上缘神经血管的排列:从后向前,颞浅动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面神经颞支及颧支;

腮腺浅叶前缘神经血管的排列:从上向下,面横动脉、面神经颧支、面神经上颊支、腮腺管、面神经下颊支及下颌缘支。

腮腺浅叶下端神经血管的排列:从前向后,面神经下颌缘之、面神经颈支、下颌后静脉

⑥、腮腺深叶深面的神经血管: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静、动脉和第IV-VII对脑神经)相毗邻。腮腺犹如侧卧其上,故称上述结构为“腮腺床”经主干及其分支的标志

答:(一)显露面神经主干的参考标志

①乳突前缘标志②乳突裂标志③外耳道软骨标志④茎突标志⑤二腹肌后腹标志

(二)显露面神经分支标志

①颞支显露标志:可以耳屏或颞浅动脉作为标志②颧支显露标志:可以耳屏,耳垂及眼外眦作为标志③颊支显露标志:可以腮腺管作为标志④下颌缘之显露标志:可以面动脉、面静脉、下颌角及下颌后静脉为标志⑤颈支显露标志:可以腮腺浅叶下端作为标志。

5、面部及口腔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①眶下间隙;眼眶前部下方,上:眶下缘,下:上颌骨牙槽突,内:鼻侧缘,外:颧大肌,底:尖牙窝,浅:面部表情肌,通颊间隙

②颊间隙:颊肌与咬肌之间,前:咬肌前缘,后:下颌支前缘,颞肌前缘,通:翼颌间隙、咬肌间隙、眶下间隙、颞下间隙、颞间隙

③咬肌间隙:咬肌与下颌支之间,前:磨牙后区,后:腮腺,通:翼颌间隙、颊间隙、颞下间隙、颞间隙

④翼下颌间隙: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前:颞肌与颊肌,后:腮腺,上:翼外肌,下:翼内肌附丽于下颌支处,通:颞下间隙,颞间隙,颊间隙,舌下间隙,下颌下间隙,咽旁间隙,咬肌间隙

⑤颞下间隙:翼颌间隙上方,前:上颌骨后面,后:腮腺深叶,内:翼外板,外:下颌支上份颧弓,上: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下:翼外肌,通:颞间隙,翼颌间隙,翼腭间隙

⑥颞间隙:颞区:颧弓和颞下嵴为界,颞浅间隙,颞深间隙,通:颊间隙,咬肌间隙,翼颌间隙,颞下间隙

⑦腮腺间隙:腮腺鞘内,内侧面通:咽旁前间隙,翼颌间隙

⑧翼腭间隙:翼腭窝:眶尖下方,颞下窝内侧,前:上颌骨体,后:蝶骨翼突,上:蝶骨大翼,内:腭骨垂直板,通:眶下裂---眼眶、蝶腭孔---鼻腔、翼上颌裂---颞下间隙、翼腭管---口腔、圆孔---颅腔

⑨舌下间隙:口底黏膜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之间,两侧在舌系带深面相通,后通翼颌间隙、咽旁间隙、颌下间隙

⑩颏下间隙:颏下三角内,以下颌舌骨肌与舌下间隙分隔

下颌下间隙:颌下三角内,颈深筋膜浅层包绕颌下腺形成

6、颈部的境界和分区

答:①境界:颈部的上界即头部的下界,为下颌骨下缘、乳突尖、上项线及枕外隆凸的连线;下界为胸骨颈静脉切记、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和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与胸部、上肢和背部分界。

②分区:颈部两侧分为三部:右前向后依次为颈前三角、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后三角。其中两侧颈前三角合称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及颈后三角合称颈侧区。颈前区:颏下三角、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颈侧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后三角

7、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的鉴别

①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后外面,继而转至其后内侧

②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的分支

③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颞浅动脉或面动脉,如无搏动,即可证明实被阻断的动脉即颈外动脉。

8、颅面颈部蜂窝组织连接: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断根治疗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lqbby/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