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别让细菌趁机侵袭泪道

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上海的梅雨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天空总是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这样的天气会使衣物等容易发霉,真菌会异常活跃,高温潮湿的气候给眼科炎症有了“可趁之机”。泪道病专家范金鲁教授提醒,市民在梅雨季节要特别注意眼部卫生,一旦细菌进入泪道,会引起急性泪囊炎等泪道疾病。

为此,晨报健康特联合相关机构开展“关爱眼部健康——泪道病专场”的眼健康系列讲座。读者可通过以下方式报名,获得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机会。

1.拨打晨报健康读者服务咨询热线—.编辑短信“爱眼+姓名+联系方式”发送至警惕梅雨天气,莫让细菌“侵袭”泪道

范教授指出,无论是已经治疗过的泪道病患者还是正在流泪没有确诊的泪道病患者,都要警惕梅雨天。梅雨天气空气潮湿,细菌容易“茁壮生长”,可能给细菌造成可趁之机,若不慎进入眼内,随着眼泪进入到泪道,长期留存在泪囊内,很容易引起泪囊发炎,出现流脓、流泪症的症状。另外,泪道病还具有不住流泪的特征,若患者在外擦拭眼泪,容易将手帕、餐巾纸上的污染物带入眼中,也会引起泪道病加重。慢性泪囊炎一旦发展为急性,治疗成本和时间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范教授进一步解释,正常情况下,泪腺不断产生眼泪,经泪道排泄到眼球表面,滋润眼球,还有助于排出人体的某些毒素。当泪道发生病变,堵塞、狭窄后,眼泪便不再正常流动,容易引起腐坏感染。

许多病人往往因为排队手术的时间过长,手术的人过多;或是看病的患者过多,使医生无法正确判断泪道病等问题,导致慢性泪囊炎发展成急性泪囊炎,延误了泪道病最佳的治疗时期。甚至有的患者被嘱咐自行回去点滴消炎眼药水,这其实是十分错误的。消炎眼药水无法彻底解决泪道堵塞的问题。若长期自行点滴眼药水,就会形成了“流泪→堆积泪囊→泪囊发炎→消炎眼药水→堆积泪囊→泪囊发炎”的恶性循环,更不利于泪道病的治疗。

及时治疗流泪流脓,能有效降低致盲风险

范主任表示,慢性泪囊炎的主要症状为泪溢,有时会出现结膜充血,下睑皮肤出现湿疹,用手指挤压泪囊区,还会出现粘液脓性分泌物。慢性泪囊炎若不能及时治疗,将有急性发作的可能,发展为急性泪囊炎。急性泪囊炎炎症发作时,泪囊部位会出现皮肤红肿、坚硬,疼痛、压痛明显,炎症可扩散到眼睑、鼻根和面额部,严重时还会引发畏寒、发热等全身不适。

急性泪囊炎的情况就比较危急了,急性泪囊炎属于泪道病变的一种常见疾病,一旦泪囊炎急性发作,便会给患者带去心灵与肉体的“双重创伤”。首先,急性泪囊炎炎症发作时,会使泪囊部位对的皮肤红肿,而且由于脓物较多,聚集在泪囊内,会肿起一个大包,按压会有明显疼痛,当泪囊和表面皮肤承受不住肿包的不断增大时,就会发生溃破。其次,一旦角膜(黑眼仁)有轻微外伤如角膜异物、指甲划伤、用力揉眼等后,泪囊中排出的细菌都会侵袭角膜导致角膜炎。严重的角膜炎将在角膜上留下永久性瘢痕而影响视力,甚至会导致患者失明,所以范教授建议泪囊炎患者需要及时治疗。

为何泪道病治好后,仍反复流泪?

泪道病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患病的具体原因现在还尚未得知。其实,不少老人已经被流泪问题困扰了许多年,医院看了不少医生,但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匮乏,治疗方法不当,导致泪道病医治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病人询问范教授,“医院看过病,也接受过治疗,流泪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泪还是不停的流,是不是泪道病是药石无效的?”

范教授指出,首先,泪道病不像感冒、发烧一样,不闻不问自身便可自愈,甚至说吃点药就可解决。对于泪道病,药物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其次,裂隙灯检查、视力检查、泪道探通、泪道冲洗都是确诊泪道病的常规检查。有些病人在检查过程中觉得自己恢复了,但事实是冲洗过程中一部分脓物被冲走,眼泪可以部分流出,但并没有起很大的作用。

若泪道病不及时的正确治疗,一旦视力明显下降便难以恢复,流泪状况也会更加严重。范教授建议,如果能在鼻腔与泪道之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路径,就类似于泪液的“心脏搭桥手术”,就可以让眼泪可以正常流入鼻腔,不再溢出。

专家介绍范金鲁   泪道病专科主任、中西医结合泪器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理事、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协会理事、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理事;擅长:先天及各种原因造成的泪道阻塞或狭窄,功能性溢泪,急、慢性泪囊炎,泪道术后溢泪、流脓等泪道疑难杂症的治疗许龙华   曾任上海复旦大医院整形科主任。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40年,在眼眶病诊疗方面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眼眶骨折修复术、眼眶肿瘤摘除术、义眼台植入术等高难度眼眶疾病及上睑下垂等眼表问题的诊治。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lqbby/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