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常见寄生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鹅容易感染的体内寄生虫有绦虫、球虫、蛔虫、住细胞原虫等,体外寄生虫有螨、虱、蜱等。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寄生虫都会对鹅造成严重危害,如机械性的损伤,即寄生虫侵入体内或者吸血昆虫叮咬体表,在寄生虫移行过程中都会形成机械损伤,如创伤、出血、发炎、肿胀、萎缩、挤压、堵塞、破裂以及穿孔等,从而影响机体的营养吸收,引起肠炎;夺取机体血液和营养,即部分寄生虫通过体表吸入或者口食人的方式,吸取机体营养供给自身利用,部分甚至会直接吸取机体淋巴液或者血液作为营养来源,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体质消瘦或者发生贫血,抗病力减弱,生产性能下降等;传播疾病,即寄生虫会在侵入机体的同时直接将某些病原微生物带人体内或者有利于其他病原的侵入,从而使其出现发病。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鹅常见寄生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1、绦虫病

临床症状。该病主要是2~5月龄的鹅容易发生,严重感染时会导致幼鹅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成年鹅感染后具有较轻的症状,主要表现出食欲减退,体质消瘦,贫血,发生腹泻,排出稀粪,开始排出淡绿色粪便,后期排出灰白色粪便,且其中存在白色的绦虫节片。病程后期,病鹅运动失调,行走不稳,有时容易摔倒且很难站起。夜间有时会表现出伸颈张口,摆头如同钟摆,接着仰卧呈划水动作。症状严重的病鹅能够在1—5天内发生死亡。

防治措施。对于经常流行绦虫病的地区,大小鹅必须分开饲养,防止使用同一场地。这是由于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成鹅,会经由粪便排出大量虫卵。因此,成鹅每年要在春、秋、冬三季都适时进行彻底驱虫,再根据虫体需要20天才能够成熟,而幼鹅适宜在18日龄进行1次全群驱虫。如果鹅场条件允许,还要及时杀灭剑水蚤,从而有效消灭中间宿主。如果池塘已经污染剑水蚤,要立即将水完全排出,然后重新灌入新水,或者在水中添加适量的化肥、农药,都能够杀灭剑水蚤。病鹅可按体重使用~ mg/kg硫双二氯酚,或者按照1: 30的比例添加在饲料中混饲。但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种的鹅以及饲养条件不同,耐受硫双二氯酚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如果要采取大群驱虫,应先对小群用药,并以低限药量饲喂,并根据结果采取全面驱虫。对于瘦弱鹅,要适当减少用药量,并在投药后对机体的排虫情况进行观察,排出的粪便堆集在统一地点,避免扩散。病鹅可按体重在饲料中添加60~10 mg/kg氯硝柳胺或者10~15 mg/kg吡喹酮按混饲。

2、球虫病

临床症状。肠球虫病,雏鹅通常呈急性发病,初期表现出精神较差,羽毛蓬松杂乱、失去光泽,缩头,闭目呆立,走动缓慢,有时卧地不起,且头部弯曲置于背部羽下,食欲不振或者废绝,但增加饮水,先发生便秘后排出稀便,且有粪便黏附在泄殖腔周围;后期由于损伤肠道以及中毒而导致翅膀出现轻瘫,共济失调,渴欲增强,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体质逐渐消瘦。当病鹅出现痉挛性收缩,很快就会发生死亡。肾球虫病,主要是3~12周龄的幼鹅和中鹅容易发生,往往急性发病,病鹅表现出食欲减退,眼睛凹陷,目光迟钝,翅膀下垂,排出白色粪便,歪头扭颈,行走蹒跚。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将舍内垫草、粪便及其他污物及时清除,并采取堆积发酵处理,从而将球虫卵囊杀死。确保饲养场干燥、清洁,禁止在潮湿、低洼地区进行放牧。鹅群饲料中可添加0. 02%的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混饲,连用4~5天,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病鹅治疗时,要交替使用不同药物,如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 mg氨丙啉混饲,或者在每升饮水中添加80~ mg混饮,连用7天。

3、鹅虱

临床症状。鹅虱寄生在鹅的体表,会啮食羽毛和皮屑,部分甚至会吸食血液,从而对机体产生不良刺激,导致皮肤发痒。严重感染时,病鹅会由于严重瘙痒而明显不安,羽毛发生脱落,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质消瘦等。另外,还会阻碍病鹅的生长发育,导致产蛋量减少,影响孵化,甚至由于严重消瘦、衰弱而发生死亡。

防治措施。病鹅羽毛中可撒布适量的0. 5%蝇毒磷粉剂或者0. 5%敌百虫粉剂,并对羽毛进行轻揉,确保药物能够均匀分布在机体身上。病鹅也可使用0.7%~1.0%的氟化钠水溶液进行药浴,还可添加0. 3%的肥皂水来增强效果,每次只进行几秒钟即可,促使羽毛被浸湿,但要注意气候寒冷季节要选择在晴朗温暖的天气进行。另外,由于灭虱药物杀灭虱卵的效果一般,因此用药10天后还要再进行1次治疗,确保将新孵化出来的幼虱也杀死。也可取20份水、1份烟草,煎煮th,待温度适宜时,可直接将在病鹅体表涂抹,但要注意在晴朗天气进行。如果病鹅发生比较严重的感染,可按体重皮下注射0.2 mg/kg灭虫丁(伊维菌素)注射液,但要在宰前28天开始停药。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
北京专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lqbby/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