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何时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就流传着一种说法,“得了糖尿病不能轻易打胰岛素,打胰岛素会成瘾,打了胰岛素就停不下来等等……”。多少年来一直被这些谣言误导,不知害了多少糖尿病人,以至耽误了最佳治疗,导致很多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1.6%,糖尿病总人数达1.14亿,然而糖尿病治疗率仅为25.8%,血糖控制达标率仅为39.7%。所以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是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目的:高血糖症状明显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人,通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正常或接近正常,可去除高糖毒性对胰岛细胞的损伤,短时间缓解高糖毒性,部分恢复胰岛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再通过治疗方案精细化调整,维持血糖长期达标。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定义及疗程: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通过每日多次(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使血糖获得满意控制的治疗方法。
(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流程图)
(已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流程图)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时需要对胰岛素方案和胰岛素剂量进行精细化调整,减少低血糖不良事件。为确保患者安全,一般需要患者住院治疗。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血糖控制目标
强化治疗的疗程较短,因此不以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为治疗目标,血糖控制目标重点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对于年轻、病程短、无并发症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非空腹血糖在≤8mmol/L,更容易获得临床缓解。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适用人群
①新诊断2型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9.0%或空腹血糖>11.1%;
②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
③具有一定病程,已经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但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
④已经起始胰岛素治疗且经过充分剂量调整血糖仍未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的2型糖尿病。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治疗方案
①基础+三餐餐时胰岛素注射;
②胰岛素泵输注;
③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注射。
三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特点
1.基础+餐时胰岛素注射方案如下
①新诊断2型糖尿病或≥2种口服降糖药最大耐受剂量联合治疗3~6个月血糖仍明显升高(糖化血红蛋白>9.0%)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②初始每日总量(单位)=体重(公斤)x(0.4~0.5)(单位/公斤);
③基础胰岛素占全天总量的40%~60%,余下部分可按1/3、1/3、1/3或1/5、2/5、2/5的比例分配三餐注射;
④根据空腹血糖调整基础胰岛素用量;
⑤根据每餐后血糖与之前的餐前血糖差值调整餐时胰岛素用量;
⑥先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再调整餐时胰岛素剂量;
⑦每1~3天调整一次,基础胰岛素剂量每次调整2~6单位或10%~20%。
(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
2.胰岛素泵治疗
①初始每日总量=体重x(0.4~0.6)(单位/公斤);
②基础输注占全天总量的40%~60%;
③餐前大剂量按照1/3、1/3、1/3分配;
④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每日总量=用泵前胰岛素用量x(80%~%)。
3.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注射方案
①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改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注射;
②早、晚餐前等剂量转换或酌情减少早餐前剂量2~4单位;
③午餐前加2~4单位或每日胰岛素总剂量的10%;
④建议将预混人胰岛素改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⑤根据睡前和三餐前的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
⑥住院患者每1~3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1~4单位,直到血糖达标。
4.强化治疗之后续治疗
经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年轻、无严重并发症、胰岛β细胞功能尚好的,口服药治疗失效的患者,可恢复对原有口服药的敏感性,维持原来的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部分患者需要启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年龄小、体重指数、强化治疗期间餐时胰岛素用量较低、具有一定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患者更适合转换为此方案;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序贯以目前在国内已经上市2种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包括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5种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包括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以及2种复方制剂联合治疗为主的模式进行血糖的后续管理;对于病程长、血糖水平较高、胰岛功能较差则可能需要序贯以每天2次以上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玉轻松提示宫寒病变几率大孩子不肯来
- 下一篇文章: 2018最新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