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泪器病

泪器病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泪腺和泪道的炎症、外伤、肿瘤和先天异常等病变。泪器病引起泪液数量增多或减少,表现为泪溢、流泪或干眼等症状。泪器病一般不会严重影响视力,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眼睛构成潜在威胁。泪溢是泪器病的最常见症状,主要原因是泪道阻塞或狭窄。婴儿泪溢的主要原因是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全,或膜状物残留阻塞。慢性泪腺炎是鼻泪管阻塞引起的最常见的泪器感染,在眼外伤或內眼手术时易导致化脓性眼内炎。泪腺疾病以炎症和肿瘤为主。

泪器在结构和功能上可分为两部分:泪液分泌器和泪液排出器。

泪液分泌器包括泪腺、副泪腺、睑板腺和结膜杯状细胞等外分泌腺。泪腺为反射性分泌腺,在受到外界刺激(如角膜异物、化学刺激等)或感情激动时分泌大量增加,起到冲洗和稀释刺激物的作用。副泪腺为基础分泌腺,分泌的泪液量很少,是正常情况下减少眼睑和眼球间摩擦及湿润角膜和结膜的基本泪液。结膜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睑板腺和睑缘皮脂腺分泌脂质,两者参与泪膜组成,保持眼表润滑。杯状细胞被破坏后,即使泪腺分泌正常,也会引起角膜干燥。

泪液排出器(泪道)包括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其主要功能是引流泪液入鼻腔。泪液排出的生理机制复杂,有多种理论学说。正常情况下,泪液分泌器产生的泪液除了通过蒸发消失外,大部分泪液依赖于眼轮匝肌的“泪液泵”作用,通过泪道排入鼻腔。睁眼时,眼轮匝肌松弛,泪小管和泪囊因自身弹性扩张,腔内形成负压,积聚在泪湖的泪液通过开放的泪小点被吸入泪小管和泪囊。泪小管毛细作用也有助于泪液进入泪小管。闭眼时,泪小点暂时封闭,眼轮匝肌收缩,挤压泪小管和泪囊,迫使泪囊中的泪液通过鼻泪管排入鼻腔。泪总管在内眦韧带后方从后向前弯折,以锐角方式进入泪囊,形成Rosenmuller阀结构,有利于阻止泪液反流。

流眼泪是泪器病的主要症状,分为泪溢和流泪。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为泪溢;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出而流出眼睑之外,称为流泪。临床上区分是由于泪道阻塞引起的泪溢,还是因眼表疾病刺激引起的流泪十分重要。鼻泪管阻塞常可引起泪囊继发感染,形成慢性泪囊炎。病灶内的带菌分泌物往往通过泪道逆行,进入眼表及结膜囊内,是眼科手术,特别是內眼手术的禁忌症。因此,泪囊炎根治应先于其他眼科手术。此外,泪液基础分泌不足,是引起眼表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泪腺疾病相对少见,主要为炎症及肿瘤。

(文字来源:眼科学人卫版第八版)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
治疗白癜风最安全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lqbzl/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