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竞赛DAY5答案及解析
盐城粉笔常识竞赛——DAY5
5/10
恭喜你坚持到第五天啦
DAY5的答案及解析来了
今天的你,学到新知识了吗?
题目
Qustions解析
Answers
壹
Q
对下列诗句所描写活动的解释,
正确的是:
A、“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描写的是射箭
B、“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描写的是捉迷藏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描写的是弹琵琶
D、“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下象棋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错误:“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出自北宋诗人寇准的《纸鸢》。全诗歌风筝以咏志,通过写风筝需要外力依托才能飞翔,以物喻人,尽显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项错误:“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出自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全诗描写了昏暗的树林中,将军开弓射箭后发现箭已深深陷入石棱中的景象,突出了将军射箭技艺的高超。
C项正确:“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诗句描写了琵琶声错落有致,疾乱中自有章法,像珍珠掉落玉盘一样清脆动听。
D项错误:“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突出了京剧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因此描写的是戏台,而不是下象棋。
故正确答案为C。
A
贰
Q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直接导火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具备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特点
C、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D、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文常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一战结束后,年召开巴黎和会,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这就是在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这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年7月28日—年11月11日,五四运动爆发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
B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五四运动并不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C项错误: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D项正确:五四运动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同时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且当时参与的代表比如瞿秋白、周恩来等人,后期也担任了我党的重要领导人,所以说五四运动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故正确答案为D。
A
叁
Q
年3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进驻香山。在香山的半年时间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列发生在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①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
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③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④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蓝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
①、③、④正确,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前往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他表示,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25日进驻北京香山,这里成为党中央所在地。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在这里,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②错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于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西柏坡召开。这次会议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基础。此次会议在西柏坡召开,因此不属于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进驻香山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故正确答案为C。
A
肆
Q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风树之悲——因父母去世而悲伤
B、金兰之交——亲如兄弟的友情
C、期颐之年——八、九十岁的年龄
D、弄璋之喜——生了男孩的喜庆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风树之悲”出自《韩诗外传》卷九,原文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指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的悲伤。
B项正确:“金兰之交”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原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后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
C项错误:“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中“百年曰期颐”一句,意为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因此,“期颐之年”指一百岁,而不是八、九十岁。
D项正确:“弄璋”指的是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因此,“弄璋之喜”旧时常用以祝贺生了男孩的喜庆。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A
伍
Q
如果让你规划“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路线,下列不应列入活动路线的地方是:
A、江西瑞金
B、湖南岳阳
C、贵州遵义
D、四川阿坝
解析
红军长征线路为: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会师(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
由长征线路可知,经过的地点有A项的江西瑞金、C项的贵州遵义、D项的四川阿坝(夹金山位于四川阿坝)。没有经过的地方为B项的湖南岳阳。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A
陆
Q
人们常常引用希腊典故来分析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下列希腊典故与其寓意对应正确的是:
A、潘多拉的盒子——世事变幻无常
B、阿喀琉斯之踵——强大事物的软肋
C、修昔底德陷阱——安静祥和背后暗藏的风险
D、达摩克利斯之剑——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必有一战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错误: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她貌美性诈,私自打开宙斯送给她的一只盒子,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间因此充满灾难。因此“潘多拉的盒子”成为“灾祸的来源”的同义语。
B项正确: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阿喀琉斯出生后便被神仙母亲倒提着浸入冥河,而脚后跟却不慎露在水外,因而除脚后跟外,全身各处刀枪不入。后来,一次战斗中他被人一箭射中脚踝而死去。后人用阿喀琉斯之踵喻指即使再强大的英雄,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软肋。
C项错误:“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D项错误:古希腊传说中迪奥尼修斯国王请他的大臣达摩克利斯赴宴,命其坐在用一根马鬃悬挂的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下,意指令人处于一种危机状态,随时要有危机意识。达摩克利斯之剑比喻安逸祥和背后存在的杀机和危险,告诫人们要经常反思潜在的风险并化解之。现也引申为做坏事的人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惩罚。
故正确答案为B。
A
柒
Q
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把骨器加工叫“切”,象牙加工叫“磋”。后人把“切磋”一词用作相互研讨、共同提高
B、韩愈有首诗名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的意思是贬官降职
C、成语“大相径庭”中的“径”指小路,“庭”指院子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其中“颜”原指颜色,特指脸色发白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切磋”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学习别人的长处,纠正自己的缺点。
B项正确:左迁,指的是官员贬职、降职。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项正确:“大相径庭”中,径指的是门外小路;庭指的是院落;径庭指的是悬殊。“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D项错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意思是怎么能低着眉头,弯着腰去侍奉权贵,这样做绝不能使我开心欢笑。用以形容不屑于卑躬屈膝,不媚权贵的高贵品行。“不得开心颜”指不高兴,其中“颜”指的是脸面,面容,而非颜色,脸色发白。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A
捌
Q
下列对“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的理解,错误的是:
A、该诗句的创作背景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分田分地”的实质是确立农民个体所有的土地制度
C、该诗句描述的景象发生在闽西地区
D、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基本任务是“打土豪,分田地”
解析
该诗句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作于年,全文如下: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A项正确:该诗句创作于年,这一时期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项错误:年《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因此,归个体所有表述错误。
C项正确:年,朱毛红军入闽,攻占上杭,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为这次胜利所振奋,创作了该诗。
D项正确: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基本任务是“打土豪,分田地”。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A
玖
Q
下列古诗词与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唐玄宗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诗句出自南宋岳飞的《满江红》,主要抒发了作者想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及对金贵族掠夺者的深仇大恨;渴望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及其忠于朝廷的赤诚之心。
B项正确:诗句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C项正确:诗句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D项错误:诗句出自清代吴伟业的《圆圆曲》,是以吴三桂、陈圆圆的离合故事为主要内容的长诗。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A
拾
Q
我国传统文化中某些行业有特定的别称。下列别称指代行业错误的是:
A、“杏坛”指代教育
B、“梨园”指代戏曲
C、“杏林”指代木匠
D、“调鼎”指代烹饪
解析
A项正确:杏坛在山东省曲阜市孔庙的大成殿前,相传此处是孔子讲学之处。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天圣二年(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B项正确:梨园是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为唐玄宗时宫廷所设。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后世遂将戏曲界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C项错误:“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典出三国时期道医董奉。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病愈者在山中栽种杏树若干株。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根据董奉的传说,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
D项正确:“调鼎”意为烹饪食物,南朝梁元帝的《金楼子·立言上》中写到“余见宰人叹曰:‘伊尹与易牙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意思是我听见有官员叹息说:伊尹和易牙都知道怎样烹饪食物,但是在人品贤良方面差的太远了。后世也用来喻指宰相治理国家。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A
常识竞赛来到了第伍天
同学们考的如何?
欢迎在评论区和小粉笔一起畅所欲言
明天12:30也要继续加油哦!
分校
- 上一篇文章: 舒筋健腰丸治疗范围是什么功能主治里的l
- 下一篇文章: 药通快讯枸杞子百合金樱子山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