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中药,做香囊二小携手云南中医药大学l
识中药做香囊
二小携手云南中医药大学“金樱子”科普团队进校园
中医药文化普及系列活动(二)
为了让学生们认识云南特有中草药,接触中医药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素养,领略祖国传统医学的魅力,从而了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年12月11日,昆明市呈贡区第二小学结合本校的“百草园”与云南中医药大学“金樱子”科普团队联合开展中医药相关知识普及课程系列活动(二)——识中药,做香囊。
0
1
识中药
中药最开始称作“生药”,这个名字在满清末年被统一为中药,现代在世界医学讨论中,也会把中药称作“汉方药”。今天的中药包括科学中药、中药材、中成药三部分,人们对药物的认识最初是从觅食开始的。在原始时代,人们通过采食植物和狩猎,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及其果实中有些可以果腹,也有可以减缓病痛,有的则可以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而草药类的植物是最容易采集也最方便使用的。因此,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等也已经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药物的栽培、采收、加工、炮制、贮藏保管等方面,也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在这节课中,老师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百草园”里,以种植的金银花、桔梗为例,详细地为孩子们介绍了它们的药名由来、生长习性、功效主治、用法及注意事项。
这一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药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素养,大大地丰富了这一活动的内涵。
0
2
香囊制作
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而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老师先为孩子们介绍了香囊中药材的成分,然后让孩子们推测其功效,最后根据老师提供的制作流程,完成了香囊的制作!
最后,在孩子们的倡议下,全体社团同学将制作的香囊搬到了学校外,举行了售卖活动!孩子们大胆的向其他班的同学、老师及家长介绍我们制作的香囊,从制作流程到主要成分,最后到功效。打动了一位又一位的“顾客”,不出半小时时间全部卖完。
本次活动以“传承本草”为核心,通过讲解百草园中本草让学生们能够辨别一些常见的中药药材,熟悉其形态结构、生长习性、主治功效,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然后制作香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注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和体验性。使他们能树立中医整体观念,培养中医思维,从而
- 上一篇文章: 老祖宗留下的治疗男科病临证三十三对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