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堂论语解读七十八

泰伯篇第八(2)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生病了,孟敬子去探问他。曾子说:“鸟将要死时,鸣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时,说出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注重的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使自己面色端庄严正,这样就容易使人信服;讲究言辞和声气,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错误。至于礼仪中的细节,自有主管部门的官吏在那里。”

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

鄙倍:鄙陋,错误。倍,通“背”,背理,错误。

笾豆:祭礼中便用的器皿,笾是竹制的,豆是木制的。笾豆之事,在此代表礼仪中的一切具体细节。

有司:主管祭祀的官吏。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说:“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广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空虚无所有;即使被冒犯,也不去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能:是就行为而言,“多”则是就知道而言。

吾友:应该是指颜渊。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将国家的命脉寄托于他,面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这样的人是君子啊。”

六尺:古代以两岁半长高一尺,六尺为十五岁。六尺相当于今日的公分,指尚未成年者。

百里:指方圆百里的诸侯大国。

白帝城托孤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斩杀曹操名将夏侯渊,击败曹操,占据战略要地汉中。在这样的节节胜利下,驻守在荆州的刘备部将关羽孤军北伐曹魏。

关羽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于襄阳,威震华夏,达到军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荆州后方空虚,东吴违背湘水划界,在背后对盟友倒戈一击。吕蒙以白衣渡江乘机夺取荆州,最后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失荆州”使得刘备元气大伤,蜀汉政权也开始走下坡路。

刘备闻讯后誓言为关羽报仇,尽起全国大军讨伐吴国,结果被陆逊击败,刘备兵败退到白帝城。

当汉军惨败的消息传到成都时,诸葛亮痛惜地感叹道:“如果孝直还在世,一定能够阻止皇上攻吴。就是攻吴,也绝不会打败仗。”他说的孝直是尚书令法正(字孝直)。从拾遗补阙的角度看,法正的作用的确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可惜这一切都已经无济于事了。

刘备退到白帝城以后,就一病不起。他自知不久于人世,连忙派人到成都去请诸葛亮。诸葛亮匆匆赶到永安宫,见到奄奄一息的刘备。在床榻前,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流着眼泪说:“我后悔没听丞相的话……”

诸葛亮一阵心酸,也落下了眼泪。他安慰道:“陛下还是安心养病,不必过虑……”

刘备合上眼皮,无力地说:“孔明的才干胜曹丕十倍,一定能够治国安邦,完成大业……要是刘禅可以辅佐,孔明就辅佐他……要是他不成器,孔明就取而代之吧……”

诸葛亮听了,心如刀绞。他哭着说:“我怎敢不尽心竭力辅佐太子呢?陛下放心,我一定至死不渝地为国效命……”

刘备强打精神又给太子刘禅留下遗诏说:“人活五十,就不能算短命,我已经活了60多岁,还有什么遗憾?只是牵挂你们兄弟三个。你们要努力,再努力!牢牢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贤德,才能服人。今后你与丞相共事,要把丞相当作父亲对待。”

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年)四月,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病逝。五月,17岁的刘禅继位做皇帝,国家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决定。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也没有辜负这个嘱托,用尽平生才智辅佐刘禅,即便是阿斗扶不起,诸葛亮也没有放弃努力,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此举,堪称君子的典范,也为他赢得了千秋美名。

                







































帮助白癜风公益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有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lqbzl/9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