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书润青大,阅见未来rdq

见典

JianDian

荐典

-4.23-

“书润青大,阅见未来”读书月

——“见典?荐典”云端文献学知识普及系列

第五期

说“目录”

04·23

文献学知识

目录的产生及其名称

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

“目”的本义是人的眼睛,这里指一篇或一部书的篇名。书之有名似人之有眼,故曰之为篇目。“录”,“录”的本义是刻木之意。由刻木义引申为书写、记录、整理。

目录的名称:

“录”,如刘向《别录》;

“略”,如刘歆《七略》;

“志”,如班固《汉书·艺文志》;

“薄”,如晋荀勗xu《中经新薄》

“书录”,如唐代毋煚《古今书录》

“解题”,如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书目”,如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

清代学者王鸣盛认为:“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十七史商榷》卷一)。目录学一向被视为入门之学,从事文献研究工作,应从目录学入手。

目录分类的意义

图书文献的分类大抵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为了查找方便。

书多了不便査阅,于是根据内容,把相同相近的图书放在一起。比如关于一部书。关于一个人物的研究,都放在一起,宋代郑樵把这一道理概括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通志?校觥略》)。

二是能够通过分门别类总结学术源流。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始终以图书内容、学术门类为主要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分类是能够从一个角度体现学术发展历史状况的。郑樵认为“类例既分,学术自明”,正揭示这一道理。

04·23

目录学知识

目录学发展史

01

目录学发展史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在从西汉到清代的演变发展过程,形成了以下几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1、“六分法”:

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的分类法。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七略》将图书分为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包括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

到了东汉,班固将刘歆七略中的辑略改为总序,置于《汉书·艺文志》开头,它将图书分为六大类: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类,对两汉后的图书分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七略》

2、“四分法”

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金楼子》(《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本)有《著书篇》,系萧绎自著或命人代撰之书的目录,分甲、乙、丙、丁四部,是现存最早的四部目录。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四库全书总目》

3、“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唐初年官修《隋书?经籍志》是现存较早的按四部分类的目录,学术价值也比较大。其后,我国图书分类基本上不出四部分类体系。

四部分类体系到《四库全书总目》逐步趋于成熟,可视为“四分法”的代表。

《四库全书总目》由清代纪昀总纂,简称《四库总目》或《四库提要》,共二百卷,全书共分四部,经、史、子、集四大类:经部包括儒家经传和小学方面的书。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也包括地理书。子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集部包括诗、文、词、赋等。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重要的古籍,是中国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者。

02

目录学类型

(一)公藏目录

从汉代开始,我国封建王朝都根据实际情况征集图书文献,并设置专门机构进行整理,整理的结果就是反映政府收藏的目录。包含《七略》、《别录》、《群书四录》等。

赵士炜《中兴馆阁书目辑考》复印本

(二)私藏目录

由私人藏书家编制的目录。

包含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三)史志目录

史志,由史家编制附在史书的后面作为史书的一部分。这些书目有很大用处:

第一,可以从中看到一代藏书的全貌。

第二,可以从中查找某个人或某一学科有哪些著作。

第三,可以考察古书亡佚的大体年代。

史志目录是指正史(纪传体史书)当中的《艺文志》或叫做《经籍志》,以《汉书?艺文志》最早。其后有《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其他正史则缺少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四)专科目录

专收某一学科,或者某一专题文献编制而成的书目。

包含朱彝尊《经义考》、清谢启昆《小学考》、宋高似孙《史略》等。

朱彝尊《经义考》

(五)特种目录

包含举要目录、丛书目录、知见目录、经眼目录、禁毁目录、版本图录、辨伪目录。

知见目录,就是所见、所知,包括直接见到的和间接知道的。

经眼目录在于全是亲眼所见,更为可靠。

包含张之洞《书目答问》、清嘉庆中顾修的《汇刻书目》、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等。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

书目推荐

1、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重印)

4、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5、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

JIANDIAN

03·21

READING

见典

?

荐典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目录是我们从事研究的工具书,只有自己亲自查检,才能把握其中的多种用途。从阅读目录丛书,掌握分类体系开始,让古籍学习之路更趋严密化、科学化。

图文:赵欣雨朱灿

编辑:赵欣雨朱灿(清源读书协会)

校对:朱博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lqbzz/1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