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名医秘方验方集

白癜风可以治疗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1.地沙麦冬党汤(将立基方)

生地18-30克,北沙参15克,麦冬,枸杞子,柴胡,川楝子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黑栀子,丹皮,郁金各9克,炮山甲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月经先后无定期伴经量时多时少者。

本方是名老中医将立基治疗月经病之经验方,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

2.祛湿止带汤(张又良方)

羌活9g,防风9g,白芷9g,僵蚕9g,薏苡仁9g,蛤壳9g,茯苓9g,陈皮9g,薏苡仁30g,土茯苓30g。

湿邪所致之带下病。

吴门妇科张又良。

3.龟鹿培元膏(胥京生方)

龟板克、鹿角胶克、熟地黄克、怀山药克、枸杞子克、菟丝子克、巴戟天克、肉苁蓉克、山萸肉克、女贞子克、紫河车克、制何首乌克、玉竹克、石斛克、百合克、黄芪克、阿胶克、茯苓克、薏苡仁克、柴胡60克、陈皮克、佛手克、当归克、白芍克、赤芍克、桃仁克、红花克、益母草克、丹参克、大枣克、炙甘草30克、冰糖克、蜂蜜克

按常规方法熬膏

每次15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益肾补精,阴阳双调

闭经、排卵功能障碍所致不孕症

4.复方五子丸(黄氏妇科)

菟丝子、金樱子、覆盆子、枸杞子、沙苑子

滋肾固下,下元虚损所致带下过多,月经失调

新安黄氏妇科。

5.调经汤(吴少怀方)

生地,当归,炒白芍,沙参,香附,莬丝子,炒川断各9克炒黄芩4.5克黄连3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月经后期,证属血虚夹热者。

本方系吴少怀老中医验方,载吴少怀医案

6.健脾益气方(黄文东方)

党参9克,炒白术9克,当归12克,麦冬9克,炒扁豆9克,木香4.5克,桂枝4.5克,淮小麦3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黄芪30克,炙甘草6克

妊娠贫血

7.海冠汤(康良百方)

白扁豆根12克,白鸡冠花10克,乌贼骨10克,白椿根皮10克,银杏仁12克,莬丝子12克,芡实15克,莲须10克,黄柏5克,煅龙骨10克,煅牡蛎10克

带下病

8.两地汤合消风散加减(程泾方)

生地15克,桑叶15克,地骨皮12克,丹皮9克,赤芍9克,白芍9克,黑山栀9克,荆芥9克,防风9克,浮萍9克,牛膝9克,条芩6克

经行风疹块

9.化膜行滞汤(黄健中方)

生蒲黄16克血竭末(吞)4克五灵脂14克赤芍7克生山楂7克刘寄奴11克青皮6克熟大黄炭4.6克炮姜炭4.6克三七末(吞)4克

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温服,每次月经前服8剂。一般4-6个月痛经缓解。

散瘀止痛,化膜行滞。

用于膜样痛经。

膜样痛经治当逐瘀脱膜为主,使用本方酌加娑罗子、路路通、王不留、丝瓜络。乳癖结块者,酌加炙山甲、昆布、王不留行;经期泄泻者,酌加焦白术、大枣、怀山药、芡实;经少欠爽者,酌加三棱、莪术、丹参;痛经甚者,加炙乳香、炙没药;情志抑郁、胸闷不舒者,酌加越鞠丸、沉香曲、四制香附丸;口干便燥者,酌加生地黄、牡丹皮、当归、枸杞子、桃仁、月季花,或用瓜蒌仁、大麻仁;腹部有冷感者,酌加炒小茴香、制香附、淡吴茱萸、艾叶;腰膂酸楚者,酌加金毛狗脊、川续断、桑寄生。

10.加味胶红饮(杜勉之方)

〔处方〕阿胶烊化,当归、生地各30g,红花、冬瓜、仙鹤草各12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养通止血。

〔主治〕阴虚火旺,瘀热互结,阻滞冲任,血不归经之证。

《医海拾贝》

11.乳中结核方(房芝萱方)

归尾、赤芍、白芍、川芎、贝母、桔梗、红花各9克,青陈皮、川楝子、连翘、茯苓各12克,甘草3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慢性乳房纤维增生病变。

医院名老中医房芝萱(医院.房芝萱外科经验·第一版·北京:北京出版社,)。

12.经行发热验方(郑长松方)

柴胡10克,香附10克,枳壳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红花5克,当归10克,泽兰10克,生地12克,川牛膝10克,川芎6克

行气祛瘀、调和营卫

经行发热

13.益肾通经汤(于荣方)

山药20~30克,巴戟天、香附、当归、熟地各9~15克,柴胡12~15克,白芍12~18克,郁金9~12克,丹参15~21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滋肾疏肝,行血止痛。

功能性痛经,尤以经痛伴有腰酸神疲等肾虚者尤宜。

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气血不足者,加党参、黄芪、阿胶;寒湿内盛者加肉桂、吴茱萸、木通。

于荣《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14.加味活血理气止痛饮(单健民方)

蜀羊泉12克,蒲公英25克,赤芍15克,丹参、淮红花、当归、延胡索、五灵脂、桂枝、山皂刺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经期来前,连进数剂。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膜性痛经。证见经前、经期小腹坠痛,经量少,经色紫,夹有白色片状膜。舌边有散在紫斑或伴乳房胀痛。

临床应用,可随证略作加减。

单健民《千方妙方·下》

15.乳痈验方(白清佐方)

金银花24克,白酒24克,加水煎服。

轻者二剂,重者三、四剂愈。

山西名医白清佐,用此方屡用屡验。

16.活血逐瘀汤(唐尚友方)

干姜(炒)0.6克小茴香7粒延胡索4克没药6克当归7克川芎6克官桂4克赤芍6克蒲黄(生)7克五灵脂(炒)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温经止痛,活血祛瘀。

用于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痛经。

17.痛经汤(吴培生方)

制香附10~15克,丹参5~30克,大安桂6~12克,川芎5克,泽兰15克,广木香、延胡索、赤芍、红花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痛经。

小腹冷痛,经色淡褐,加炮姜6克,乌药12克;小腹两侧刺痛,血色鲜红,加丹皮、焦山栀各10克,去大安桂;血量多,加艾叶炭,去红花;有紫块,加莪术;经色淡,加制附片;经后隐痛,量少质淡,加炙黄芪、补骨脂各12克;空痛腰酸,加巴戟天、菟丝子各10克;经血淋漓不畅,加桃仁12克;胁痛乳胀,加川郁金10克,柴胡8克,路路通12克。

吴培生《中医杂志》(5)年

18.痛经汤(吴培生方)

制香附10~15克,丹参5~30克,大安桂6~12克,川芎5克,泽兰15克,广木香、延胡索、赤芍、红花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痛经。

小腹冷痛,经色淡褐,加炮姜6克,乌药12克;小腹两侧刺痛,血色鲜红,加丹皮、焦山栀各10克,去大安桂;血量多,加艾叶炭,去红花;有紫块,加莪术;经色淡,加制附片;经后隐痛,量少质淡,加炙黄芪、补骨脂各12克;空痛腰酸,加巴戟天、菟丝子各10克;经血淋漓不畅,加桃仁12克;胁痛乳胀,加川郁金10克,柴胡8克,路路通12克。

吴培生《中医杂志》(5)年

19.乳痈神方(龚自璋方)

川贝母、知母、穿山甲、白及、制半夏、花粉、金银花、角刺、乳香(去油)各3克

用无灰酒煎服,将渣和芙蓉花叶捣烂,井水蜜糖调敷患处。如干,用蜜水润之,一宿即消。消后一月内忌食发物,轻者不必服药,屡试皆效,神妙方也。

乳痈

20.健固汤加减(朱建孝方)

党参20克,茯蒦0克,土炒白术40克,盐水炒巴戟天15克,炒苡仁15克,附片15克

经行浮肿

21.调经散(洪哲明方)

茜草、丹参各12克,桃仁3克,土鳖虫、川大黄各6克,当归3克,赤芍12克,红花、干姜各3克。

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晚临睡前服4.5克。

消瘀止痛,生新排浊。

月经不调(证属瘀血停滞)。

洪哲明《千家妙方·下》

22.经行眩晕验方(周萍方)

龙胆草10克,当归10克,白芍9克,柴胡6克,茯苓9克,白术10克,丹皮9克,生地15克,炒山栀9克,黄柏5克,野菊花10克,生石决20克(先煎)

疏肝泻火、和血调经

经行眩晕

23.健固汤(殷德憬方)

西党30克,白术10克,云苓15克,巴戟天10克,薏苡仁10克,甘草10克

经行泄泻

24.温经化淤方(黄惠卿方)

益母草15g 泽兰叶9g 全当归10g 川芎片6g 大赤芍7g 醋元胡5g 炒灵脂7g 明没药5g 生蒲黄10g 官桂4g 炒小茴1g 炒干姜1g水煎服。

温中暖宫散寒,活血化瘀止痛。

治疗妇女宫寒血瘀所致的痛经、崩漏、赤带、产后腹痛恶瘀不止(附件炎、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等)。

25.邱氏妇科八味丸(崔秀山方)

益母草(包括根、茎、枝、叶、花、子)阴干者g,当归g,川芎60g,白芍g,红花g,醋制香附末g,酒制延胡索12g,月季花g。

将益母全草用醋拌,九蒸九晒,干后同7味药共为细末,炼蜜为梧桐小丸,朱砂为衣。每副9g,根据不同症,使用不同药引。

月经不调,经闭,崩漏,带下及产后诸症。

《津门医粹(第一辑)——天津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26.白塞减消汤(沈凤阁)

【处方]黄连5克生苡仁15克飞滑石15克滁菊花12克芦根20克赤芍12克生地15克红花6克土茯苓12克细木通10克炒黄柏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主治]白塞病,又称眼~口一生殖器综合症。

27.治闭经方(韩冰通经方)

当归10克,月季花10克,川桂枝10克,生内金10克,干姜6克,川芎6克,牛膝10克

闭经

28.复经汤(黎志远方)

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绿萼梅10克,月季花6克,川芎12克,红参15克,白术15克,香附12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熟地18克,鹿角霜20克,酸枣仁15克,茺蔚子15克,川牛膝12克,桃仁12克,菟丝子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30日为1疗程。同时调节情志,以新鲜饮食为主,多食豆类食品,少食辛辣厚味之品。

疏肝化瘀,益气养血,调补冲任。

原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月经量少等病。见经量少或突然出现无诱因的停闭,或月经数月不行,或久婚不孕,伴有情志抑郁,经前胸胁胀痛,头昏耳鸣,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心悸气短,失眠纳差,腰膝酸软,下腹隐痛等。

若子宫发育不良者加紫石英30克,紫河车粉10克(吞服);兼肾阴虚者加旱莲草15克,女贞子30克;脾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克,黄精15克;腰酸痛者加金毛狗脊15克,杜仲15克。心悸失眠甚者加柏子仁15克,琥珀3克(冲服);血瘀较甚者酌加莪术10克,益母草15克,红花6克;夹虚热者加栀子10克,生地15克。面部痤疮加桑白皮15克,花粉30克,黄芩10克。形体丰满或肥胖及卵巢增大者加冬瓜仁30克,白芥子20克,生山楂30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

29.一号痛经方(付乃杰方)

丹参30克,乌药、枳壳各10克,香附12克,桃仁、红花各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于每次月经前服药。

行气化瘀。

痛经(气滞血瘀型)。

如有热者,丹参改用丹皮10克。

《千家妙方·下》

30.乌陈汤(傅成健方)

当归10克,川芎10克,陈皮6克,白芍10克,益母草15克,台乌药10克,制香附10克,炙甘草6克

月经先后无定期

31.经行头痛验方(谭日强方)

当归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薄荷5克,丹皮10克,栀仁6克,蒺藜10克,白菊10克,甘草3克,蔓荆子10克

疏肝达郁、清热利经

经行头痛

32.四物汤加减(马当先方)

熟地12克,白芍15克,赤芍10克,木通15克,细辛6克,黄芪50克,醋炒乳香9克,没药9克,沉香8克(后下)

经行身痛

33.乳胀散(冉小峰方)

当归9克红花9克白术6克王不留行9克橘叶9克陈皮3克

上6味,研为粗末,以水毫升,浸泡30分钟,煮沸15分钟,滤过;残渣再加水毫升,煮沸10分钟,滤过,合并两次滤出液备用。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治月经前乳房胀满。

34.产后乳汁自出方(雷兴云方)

熟地25克,山萸肉10克,枸杞10克,益智仁10克,破故纸10克,川断10克,白术10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炒杜仲15克,山药15克

补肾摄乳

产后乳汁自出

35.独活寄生汤(于述宗方)

独活30克,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肉桂、芍药各2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祛风散寒除湿,益气养血补肾。主治产后身痛,证属外感风寒湿者,症见产后腰膝冷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重着麻木,心悸气短,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濡细。

产后身痛

寒邪重者,加附子、干姜;湿邪重者,加薏苡仁、木瓜;痛甚者,加制川乌、白花蛇、鸡血藤;正虚不甚者,可减干地黄、人参等。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36.针药治疗性功能低下(石廷厂)

[处方]急性子、仙灵脾、仙茅、巴戟、何首乌、山萸肉、枸杞子、阳起石、云苓、熟地、丹皮、肉桂各10克,蜈蚣1条。

[用法]灸取穴:肾俞、命门、关元、三阴交、内关、神门、

百会。

【主治]性功能低下。男性表现为阳不举,

或举而不坚之阻痿症。女子表现为房事淡漠,无快感;憎恶男性,或月经不调,宫寒不孕,性情急躁等。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外国人都开始学中医了,你还在等什么?

赞赏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谢谢!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lqbby/1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