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人在北斋找到清朝石碑记载180多年前
热心人在北斋找到清朝石碑记载180多年前历史
残缺碑文表明,180年前广东地区乡绅商贾积极捐资助学
一名热情文化人近日在清拆终了的北斋的草丛中,发现了一块清代道光年间的青石碑,碑文清晰地再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180多年前,广东的官员和绅商纷纭解囊捐资助学。
树下发现破损青石碑
陆绍强是一名对广州民间文化颇有兴趣的普通市民。上月初,他从媒体上得知北斋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要清拆的消息,频频造访工地,希望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在北斋老住户的帮助下,陆绍强从铺路石开始,仔细考察北斋的一砖一瓦,终究在13号住户附近1棵鸡蛋花树下,发现了一块破损的青石碑。
北斋住户罗斯馨女士介绍了石碑的来历。此碑最早立在附近的文物建筑―――广州天文台前,高约1米,宽0.8米。“文革”前,由于石碑所在之地要兴修中大教工宿舍园,当时年幼的罗女士找来几个北斋的邻居小火伴,将这块沉重的石碑搬到北斋的花园,当心保护起来。遗憾的是,在2003年北斋的一次改造中,几位民工错手将石碑局部破坏。
碑文记载捐资助学史
征得北斋住户及中山图书馆方面的同意,陆绍强把石碑运回家中研究,待考证终了再送交有关部门。
陆绍强对石碑进行了拓印。碑中尚有13行177个可辨文字,全部为颜体字。主要包括:“江南顺天号舍皆宽舒(缺)”,又云“人不知士子苦以致舍宇太小烈日冻(缺)”。他结合史料多番求证发现,碑文所言为清代道光年间,广州地区和江南地区学子受教育环境的比较。当时江南的教舍环境远比广州的宽阔舒适,而广州学子要在窄小简陋的书舍中读书,烈日下非常酷热,冬季又很寒冷。
图:陆绍强向展现他找到的清朝石碑。
碑文还提到:“兰生书院监院吴兰修李清华等(缺)力率官属倡捐奉银因而省会绅商继捐之(缺)”。陆绍强随后从广东省文史馆的资料中查证还原了碑文背后的故事。原来,当时主管广州教育的官员吴兰修和李清华为了改良学子的学习考试环境,率先捐赠奉银并提倡其他官员捐资。在他们的榜样提倡下,广东地区众多乡绅商贾开始陆续加入捐赠助学行列。他们所捐赠的银两都用在了拓宽学舍,疏通考场下水道,开挖新水井,加高巩固学舍围墙等事项中。所有工程如碑文所言“始于脸上长白癜风元年冬十二月2年六月成”,也就是在道光元年(1821年)至道光二年两年内完成。
广东省文史馆和越秀区博物馆的专家目前也参与了该石碑的考证研究。
- 上一篇文章: 法拉利正式发布F2008重量增加配备迈凯
- 下一篇文章: 利率债暂稳信誉债抛压较重但现券向暖基础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