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眼看中医
五轮八廓
“即五轮学说与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独特理论学说,阐述眼与脏腑相互关系并指导眼病的分类及辨证论治。
历代眼科文献,多数以五轮八廓立论,现将五轮八廓的意义及其在眼科学中的作用,分述如下。
五轮八廓的意义
古代眼科学者认为,眼睛的构成是由五脏精华之气蕴合而成,因此把眼部分作五轮——风轮、血轮、肉轮、气轮、水轮。所以叫做轮,是取其形圆如车轮,能够灵活转运的意思。五轮内应五脏,脏有所病,必现于轮,故以轮属标,脏属本。
又把眼部划分为八个部分——水廓、风廓、天廓、火廓、雷廓、山廓、泽廓、地廓。所以叫做廓,是取其如城廓的围护,有内通外达兼能卫御的意思。
这是五轮八廓的涵义。
五轮八廓的部位和脏腑的分属
五轮学说与八廓学说分别从五行、八卦说衍化而来。在五轮中,肉轮指上下眼皮部位,属脾;血轮指两眦血络,属心;气轮指白睛,属肺;风轮指黑睛,属肝;水轮指瞳孔,属肾。而五脏又各配有其所属的腑,如胆配于肝,大肠配于肺,这样,眼部一定的组织结构在生理与病理上与其所属的脏腑相关。八廓是指将外眼划分为八个部位(或方位),以自然界的八种物质现象或八卦名称命名。如天(乾)廓、风(巽)廓,但八廓的位置、内应脏腑及临床意义等,历来各家认识不一。
五轮部位和五脏的分属:
肝属木曰风轮,在眼为乌睛
风轮部位指黑睛,即角膜,由肝所主,肝主风,故称风轮。肝与胆相表里,所以黑睛的生理病理与肝胆有关。虽说黑睛指角膜,但临床上黄仁的病变亦与肝胆有关。
心属火曰血轮,在眼为二眦
血轮部位指内外两眦及眦部血络,内应于心.心主血,故称血轮。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两眦的生理病理与心、小肠有关。而大眦处上下眼睑间各有—细小孔窍,称之为泪堂,参与泪液的排泄。泪为肝之液,泪堂通肺脏,故泪器疾病与肝、肺、心有关。
脾属土曰肉轮,在眼为上下眼睑
肉轮部位指上下胞脸,分属于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脾与胃相表里,故胞脸的生理病理与脾胃有关。
肺属金曰气轮,在眼为白仁
气轮部位指白睛,包括表层的球结膜及里层的巩膜,质地较坚韧而色白,故分属于肺,肺主气,称之为气轮。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白睛的生理病理与肺、大肠有关。
肾属水日水轮,在眼为瞳人
水轮部位是指瞳神,内应于肾,肾主水,故称水轮。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认为瞳神的生理病理与肾、膀胱有关。瞳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瞳神是指瞳孔;广义的瞳神是指视网膜、视神经、葡萄膜及其眼内组织。而五轮学说的瞳神是指广义的瞳神。中医眼科讲瞳神由肾所主,其义有2,一是瞳神极为重要,为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所成,乃阴阳之妙用,水火之精华,是视觉发生的中心,而视觉的产生有赖精气,肾主藏精;二是瞳神内水液丰富,瞳神有待水液涵养,而肾主水,故谓水轮。如《审视瑶函》谓:“血养水,水养膏,膏护瞳神。”充分体现了水护瞳神的功能。
八廓部位和六腑的分属:
据《医宗金鉴》所载,膀胱之腑属水廓(即水轮瞳神),胆之腑属风廓(即风轮黑睛),大肠之腑属天廓(即气轮白睛),胃之腑属地廓(即肉轮之上下胞),小肠之腑属火廓(即血轮之内眦上方),命门之腑属雷廓(即血轮之内眦下方),三焦之腑属泽廓(即血轮之外眦下方),包络之腑属山廓(即血轮之外眦上方)。
八廓的命名,形式多样。八廓与八封相应,按八卦命名为乾廓、坤廓、震廓、巽廓、坎廓、离廓、艮廓、兑廓;按八种自然现象命名为天廓、地廓、雷廓、风廓、水廓、火廓、山廓、泽廓;或将上述二者结合命名为乾天廓、坤地廓、震雷廓、巽风廓、坎水廓、离火廓、艮山廓、兑泽廓;亦有按脏腑功能命名为传导廓、水谷廓、关泉廓、养化廓、津液廓、胞阳廓、会阴廓、清净廓。
五轮八廓在临証上的应用
五轮配五脏的学说,是依据内经阴阳互根、五行生克制约的理论,和临证实践而得出的。总结古代的经验,认为轮属标,脏属本。轮之有症,由于脏气不平所致,未有标现症,而本不病的。如果不认清轮的病位和病症,就不会分析内脏所蕴发的疾病。基于轮和脏相应的关系,如不懂得五轮的病变,就是标本不明,就不能掌握缓急先后等治疗规律。此外,验轮可以进一步观察眼的并病、合病、自病、传病和乘侮制化变通等法。
在强调五轮指导辨证论治的临床意义的同时,还要注意五轮与五脏的分属,不可分割开来看,切勿机械的去理解,生克乘梅,相互传变,相互影响,多轮病变常有发生,况且还有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安其未受邪之地等讲究。而临床上的病情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必须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采用恰当措施。尤其是对于水轮病变,既应从肾论治,又要兼顾肝肾的密切关系,还当结合不同的眼病,采用不同方药,而不是单从肾治可行的。但水轮病变的后期,为了明目,往往从肝肾着手,这又需从水轮属肾、肝主藏血、肾主藏精方向理解其证治。
至于八廓辨证方法,和验轮不同,轮以通部形色为证,而廓惟以血脉丝络为凭;起于何位,侵犯何部,以辨何脏何腑受病。
陈达夫《眼科六经法要》根据《审视瑶函》八廓是以“轮上血脉丝络为凭,或粗细连断,或乱直赤紫,起于何位,侵犯何部,以辨何脏何腑之受病”的观点,提出八廓位于白睛,病时观察廓位血丝变化来帮助辨证论治,而常人则不论八廓。陈氏的八廓观点,是将白睛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分别与六腑及胞络、命门相应,来解释廓位病变的病理。如乾天廓位于白睛颞下方位,属大肠;坎水廓位于白睛之正下方位,属膀胱;艮山廓位于鼻下方之白睛,属胞络;震雷廓指内眦部之白睛,属命门;巽风廓位于白睛鼻上方位,属胆;离火廓位于正上方之白睛,属小肠;坤地廓位于白睛之颞上方位,属胃;兑泽廓位于外眦部位之白睛,属三焦。通过观察廓位白睛异常赤脉的情况,来推测相应脏腑的病理变化,指导辨证与治疗用药的方法。实质上是眼脏相关理论的分化。就是遵循眼脏相关理论,从观察眼睛某一局部(廓位)的病变,来推测相应脏腑的病理。是对五轮学说的补充。五轮学说是将眼部划分为5个部分,与相应的五脏联属,是眼脏分属理论。而八廓学说是将五轮的一部分(气轮)再按方位划分成8个部分,与相应的脏腑(主要是腑)联属,说到底也是—种眼脏分属理论。
“五轮八廓既然分属各个脏腑,故当某脏某腑有病,即可反映在轮廓的上面;相反的,如轮廓出现病态,凭此亦可以找出某脏某腑的病变。
例如,气轮红赤、肉轮肿硬,又兼口渴、大便燥结、脉实数、舌苔黄糙等,即可判定肺脾二经火盛,兼肠胃有热所致。因为气轮属肺,位同天廓大肠,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肉轮属脾,位同地廓胃,脾与胃相为表里。
又如赤膜下垂症,赤脉自白睛上部而下,贯入黑睛,证见白睛红赤、涩痛羞明、右寸脉数等症。因为气轮属肺,风轮属肝,即可诊断为由肺火炽盛,侵犯肝经,形成金克木的疾患。
因此在临证上,可按照轮廓部位来辨别病的在脏在腑。此外,由于八廓理论未能一致,其中涵义难以全面领会,还必须作进步的研究和探讨,以阐明五轮八廓学说的完整意义。
关联阅读
眼与脏腑的关系
眼与经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