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福随白雪至冬迎春后止
年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廿三
冬至
年最后一个节气,要认真过好。
源起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就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隆冬如约而至,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风物
千山暮雪冬季震撼亮相,大雪怎能不来捧场。自古就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说法。雪后,绵绵白色充斥着整个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伴着暮后千山,层峦叠嶂垒着皑皑白雪。无法想象没有雪的冬天,是怎样的单调。少了千山没于白雪的美景,剩下的只有冬风刺骨的凄凉。
踏雪寻梅聊及冬日,躲不过的是皑皑白雪,避不开的是踏雪红梅。自古就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说法。白色是冬天的主色调却也因为有了艳色的渲染才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生生不息;有了冬天已然来临,春天还会远么的感叹。梅花在寒冬里傲霜斗雪,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在百花零落,花残叶败时,昂首怒放,傲然挺立。
即便是在这冰天雪地中,它也能“疏影横斜水浅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笑傲乾坤。
松柏苍翠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
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
大雪过后,即便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铺天盖地的白,但松柏苍翠依旧。很多时候绿色意味萧条寂寥之后的卷土重来,而银装素裹的世界里,那一抹未曾消失的绿色便是新生的希望。未曾想过一个鲜活的生命,经历四季更迭,始终傲然屹立。南朝梁萧绎《金楼子·戒子篇》曾这样写道: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
春,少不了柳芽初生的希望;
夏,缺不了百花齐放的绚烂;
秋,免不了稻谷沉甸的喜悦;
冬,丢不了银装素裹的瑰丽。
养生
食“冬至”之时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要科学养生,调理得当。此时可以多吃些诸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之类的坚果。天气转冷,多吃牛羊肉等温补的食物。
动冬季的空气质量较差,室外运动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天气寒冷,容易冻伤。所以推荐室内运动,比如每天临睡前做几个仰卧起坐,俯卧撑,用这些锻炼抑制住冬季发胖。当然,身体好的同学也可以做一些冬天特用的运动,比如滑雪,滑冰等,好好享受冬季特有的快乐。
润泽——小青柑冬季天气干燥,是皮肤的大敌。皮肤容易缺水。因此住房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可摆放一些绿色的盆栽,或放上一盆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在那些易发生干裂的身体部位,最好使用力量较强的护肤品,如凡士林等。
图:
柑普茶也是冬季饮茶的首选,具有健脾养胃、化痰止咳、降脂减肥、养颜美容等等作用,更难可贵的是秋冬引用可以疏通经络、暖人脏腑、快速补水、增强皮肤润滑度。
降脂——普洱茶普洱茶味清香醇厚,被称为茶中之茶,有解脂,养颜,益寿之效。入冬之后天气转冷,比起户外活动,人们更愿意窝在家里,缺乏运动使体内脂肪堆积,隆冬至则半月哀之。这时就需要普洱茶来降低体内油脂,为冬天运动量较少的人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了。
图:
清肺——陈皮陈皮,用新鲜橘皮阴干或者通风干燥制成。味道清凉,冬日即饮,可使人神清气爽,冬天天气干燥,雾霾天气出现频繁,人们更应该喝陈皮来舒缓呼吸道,防止肺气阻滞、咳嗽痰多,给自己的肺一份清新的环境。
图:
习俗
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吃馄饨吃馄饨据《燕京岁时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我国有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吃馄饨。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捏冻耳朵“捏冻耳朵”是冬至吃饺子的俗称。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Dec.21
+
by:品南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