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文学梁元帝萧绎诗集选

欢迎加入萧氏文化交流群,欢迎转发赐稿

梁元帝萧绎诗集选

梁元帝萧绎(年9月16日―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年―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萧绎于年封湘东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年出荆州,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侯景之乱时,梁武帝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其余职务如故。年梁武帝死台城后,萧绎首先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并击退襄阳都督萧詧(萧誉之兄弟)的来犯;之后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年侯景死后,萧绎即帝位于江陵。当时,群臣中有人建议返回旧都建康,但萧绎没有同意。

萧绎即帝位之后,其弟武陵王萧纪称帝于益州;于是萧绎便派兵前往四川消灭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此举给了西魏可趁之机,益州因此沦落敌手。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又极为傲慢。宇文泰大为不满,命令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等将领以5万兵马进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梁元帝战败,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随后,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不久为襄阳都督萧詧以土袋闷死,江陵“阖城老幼被虏入关”,后葬于颍陵,颍陵现存一对石兽(方旗庙石刻)。

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萧绎历任会稽太守、江州刺史、荆州刺史。大宝三年(),击败侯景,称帝于江陵(今湖北荆州)。曾做过将军、太守、刺史等官职,公元年登基做了皇帝,称梁元帝。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有大量学术著作,如《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全德志》、《江州记》、《职贡图》等。《梁书·元帝本记》称赞他:“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像李后主和宋徽宗一样,艺术的成就难掩其政治的弱智,这既有与当时时代混乱的局面有关,更主要的也是他个人的性格使然,史载其“禀性猜忌,不隔疏近,御下无术,履冰弗惧,故凤阙伺晨之功,火无内照之美。”所以王夫之说:“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元帝哉。”

在位三年。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普通七年()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太清二年()侯景叛梁围建康,梁各路援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多。而萧绎只派儿子萧方智等率军万人往救,后又派王僧辩率舟师万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台城,王僧辩舟师尽没。不久,又命王僧辩击溃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六兄萧纶;并向西魏称臣,袭杀益州刺史萧纪(萧衍第八子)。萧绎翦除兄弟的目的达到后,便于天正元年()在江陵即位称帝。年号承圣。但当时梁州、益州已并于西魏,襄阳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势十分孤立。承圣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率军五万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萧绎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追尊为元帝。萧绎盲一目,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但性矫饰,多猜忌。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

有文学才华,著有《金楼子》一书,中国文论史上可以占一席之地

萧绎《职贡图》(局部)

的人物,然而却是葬送梁朝的主要责任人。因为猜忌岳阳王萧詧(萧绎的侄子,《文选》作者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并打算消灭之(中国古代皇帝的儿子一般会封某某王,比如萧绎,登基之前被封为湘东王,也就是湖南东部的王),于是丢掉了襄阳(萧詧因为不堪坐以待毙,于是招引北周势力与叔父抗衡,梁因此失掉了襄阳),襄阳丢失,那么江陵的灭亡就很快了(萧绎的治所)。等到武陵王萧纪(萧绎的弟弟)在成都称帝的时候,梁元帝又请求北周宇文泰袭击萧纪,于是成都又被北周吞并,那么江陵的灭亡就不可避免了(从四川出兵消灭江陵,只需要顺流而下,非常容易,李白有句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梁朝屡屡损失疆土,这并不是因为北周宇文氏能够造成的,而是自取灭亡。四川丢失,江陵陷落,襄阳又被北周吞并,江南还能够保存几十年(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朝到了年才被隋统一,距离年江陵陷落有35年的时间),实在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这是因为北周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高氏北齐还没有被消灭,关中的势力还不够稳固,宇文泰还没有篡夺西魏政权,所以才能幸免于难。梁朝内部不和导致溃败,这并不是武陵王和岳阳王的罪过。梁元帝在发兵讨伐朝廷叛贼侯景的过程中,因为猜忌,先后杀掉了弟弟桂阳王萧慥,侄子萧誉,并袭击兄长萧纶,杀害孙子辈的萧栋;武陵王萧纪派儿子萧圆照援助萧绎,而萧绎将其阻挡在白帝城;另一个侄子萧圆正率领部下接受他的部署,他却将其囚禁在岳阳。萧绎舍弃最大的敌人侯景,却残害自己的兄弟骨肉。

萧绎其人,也算列位亡国皇帝的一个,他本应该在历代亡国之君中享有更高地位,至少比起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其在历史上的人气还是略显单薄了些,比起隋炀帝、南唐后主这些大名鼎鼎之辈,他简直处于被历史遗忘的角落,至今甚少为人所知。

萧绎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才子皇帝,表里不一”,也许是对他不太准确的一句总评。他的一生算不上太曲折,人生前四十年作为皇子养尊处优,呆在华屋高墙之内除了读书著作,写诗作画,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太多痕迹。但在人生的最末期,他借助“侯景之乱”的机遇走上历史前台,登极为帝,却做出很多被后人所诟病的举动。

在侯景之乱中,他拥具实力却坐观国祸不理,暗藏私心,首先故意放纵侯景作乱,逼死老父亲梁武帝被侯景逼死,这段时间将对他登基为帝构成威胁的兄弟子侄逐个消灭,等到包括父亲在内所有潜在竞争对手基本被铲除之后才发兵勤王。他一生勤奋读书,并辛苦聚书四十余载,收集起古代罕见的十四万卷图书,在自己登上皇位之后,却再度与北方的西魏产生矛盾,招来强敌寇境。失败之余,他命人将这十四万卷的图书焚烧个一干二净,说“读书太多,以致有今日之祸”,引发中国历史上续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最大的文化破坏事件,可以说是中华文明遭受巨大破坏的千古罪人。

《幽逼求酒》四首萧绎

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其一)

人生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蚁,一旦损鲲鹏。(其二)

松风侵晓哀,霜雾当夜来。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其三)

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其四)

《戏作艳诗》萧绎

入堂值小妇,出门逢故夫。含辞未及吐,绞袖且踟蹰。摇兹扇似月,掩此泪如珠。今怀固元已,故情今有余。

《登颜园故阁》萧绎

高楼三五夜,流影入丹墀。先时留上客,夫婿美容姿。妆成理蝉鬓,笑罢敛蛾眉。衣香知步近,釧动觉行迟。如何舞馆乐,翻见歌梁悲。犹悬北窗幌,未捲南轩幄。寂寂空郊暮,非复少年时。

《闺怨》萧绎

荡子从游宦,思妾守房栊。尘镜朝朝掩,寒衾夜夜空。若非新有悦,何事久西东。知人相忆否?泪尽梦啼中。

《咏阳云楼檐柳》萧绎

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枝边通粉色,隙里映红巾。带日交帘影,因吹扫窗尘。拂檐应有意,偏宜桃李人。

《咏梅诗》萧绎

梅含今春树,还临先日池。人怀前岁意,花发故年枝。

《细雨》萧绎

风轻不动叶,雨细未沾衣。入楼如雾上,拂马似尘飞。

《咏雾》萧绎

三晨生远雾,五里暗城闉。从风疑细雨,映日似游尘。乍若轻烟散,时如佳气新。不妨鸣树鸟,时蔽摘花人。

《兽名诗》萧绎

豹韬求秘术,虎略选良臣。

水涉黄牛浦,山过白马津。摧锋上狐塞,画象入麒麟。

果下新花落,桃枝芳树春。王孙及公子,熊席复横陈。

《春别》萧绎

试看机上交龙锦,还瞻庭里合欢枝。映日通风影殊幔,飘花拂叶度金池。不闻离人当重合,惟悲合罢会重离。

父母

父亲:梁武帝萧衍

母亲:阮修容

兄弟

大哥昭明太子萧统

二哥豫章王萧综

三哥梁简文帝萧纲

四哥南康简王萧绩

五哥卢陵威王萧续

六哥邵陵携王萧纶

八弟武陵王萧纪

姐妹

永兴公主萧玉姚

永世公主萧玉婉

永康公主萧玉嬛

富阳公主,下嫁张缵

长城公主萧玉姈,下嫁柳偃

后妃

徐昭佩,生武烈世子萧方等、益昌公主萧含贞

王贵嫔,生贞惠世子萧方诸、始安王萧方略

袁贵人,生愍怀太子萧方矩

夏贵妃,生梁敬帝萧方智

王良人,王贵嫔妹妹

子女

儿子

长子武烈世子萧方等

次子贞惠世子萧方诸

三子早亡

四子愍怀太子萧方矩

五子早亡

六子早亡

七子早亡

八子早亡

九子梁敬帝萧方智

十子始安王萧方略

女儿

益昌公主萧含贞

《金楼子》称元帝有子女“方诸、方等、方规、方智、含贞、含介、含芷等”

------------------------------------------------------------------

欢迎各位宗亲提供萧氏家族相关资料,历史古迹,宗祠建筑,谱牒文化,人文典故等,将为您传播发扬!可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a.com/lqbby/12233.html